幸福學/正向心理學—第七章 完美主義

什麼是完美主義? (What is Perfectionism)

好了, 我教的所有課程中, 這節課這一主題對我來說意義最深遠. 因為許多方面, 我的轉變, 從完美主
義到這一轉變仍在進行, 此時此刻正在發生, 從完美主義轉變成追求卓越. 這一轉變, 對我的快樂歷
程緊密連接.  完美主義這一概念以及對完美主義的研究, 人無完人, 沒有人會處於糟糕的極端, 也沒
有人會處於卓越的極端, 關鍵是如何變得更快樂. 隨著我漸漸脫離完美主義, 我變得更快樂了.

完美主義並不是說要放棄志向, 而是說對人生歷程, 對走出的每一步, 尤其是對失敗, 採取一種不同
的方法和態度
. 所以我要談的第一點, 先定義以便理解, 成功沒有捷徑, 學會失敗, 從失敗中學習, 這
是唯一途徑
. 我是一名心理學家, 你們知道心理學家做什麼嗎? 心理學家觀察人, 你們每次進教室我
都會觀察, 非常仔細地觀察, 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嗎? 我看到你們所有人走路非常優雅, 在你們走路可
以這麼優雅前, 你們經過成千萬次的跌倒, 這種學習的喜悅那裡去了? 我們到了一定年紀, 開始意識
到別人在看我們, 開始產生種種想法
. “我不要試, 萬一摔倒怎麼辦?”或者”我不要約她出去, 萬一被拒
絕怎麼辦?”, “哦, 我不要分享經驗, 萬一有人不喜歡怎麼辦?”, 我們開始逃避, 而不是應對, 這會影響
我們的自尊, 信心和適應力(resilience), 長期的快樂指數.

成長沒有捷徑, 學習沒有捷徑, 樂觀, 快樂, 成功更沒有捷徑. 我以前說過這個嗎? 這是我的私人禱文,
我常常一遍又一遍的對自己讀誦, 尤其是遇到失敗, 或者需要克服恐懼, 出現”也許我不該做”這類想
法時, 因為萬一最壞的情況發生怎麼辦? 我學到了, 很傷心, 但我會復原. Rina這件事後我也復原了,
我能應付任何事, 漢字”危機”, 由二部份組成, 第一部份指危險, 下面那個字代表機會, 有失敗的危險,
但有危險的地方, 就能學習, 成長.

Elbert Hubbard說過, “一個人能犯的最大錯誤, 就是害怕犯錯”
“The greatest mistake a man can make is to be afraid of making one.”

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 有一個人犯過錯, 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我甚至想給他失敗大王的稱號. 原因如下:
22歲剛找到工作, 就失業了
23歲, 他決定投身政治, 因為其它工作他都不在行, 但是也沒有成功, 於是繼續回去經商, 又沒有成功
27歲, 壓力太大, 他崩潰了, 精神崩潰, 但又重新站起來了
34歲時, 競選國會議員, 落選了
39歲時, 他還沒學乖, 又一次競選議員失敗, 他說”讓我試試更高層的”
46歲時, 競選參議, 又失敗, 還沒有學乖
47 歲他試圖競選副總統, 還沒學乖, 又失敗了
50歲, 他試圖競選參議員失敗, 他幾乎想放棄了, 但最終沒有
51歲, 他成了美國第16任總統


 
大概是這個國家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總統, 他談起這段經歷時說”失敗讓人痛苦”.當然, 他的確有成功
過, 他不享受失敗, 但還是挺過來了. 因為和歷史其他成功者一樣, 他懂得學習別無他法, 成長別無他
法. 甘地, 他自傳的副標題是, “我的對於真理的實踐經驗”. 他談到了經歷, 嘗試與失敗, 再次失敗, 再
次嘗試. 你們可能聽說過他在南非的故事, 他在南非進行的事業與之後在印度的非常相似. 在南非,
他經歷了慘痛的失敗. 但到了印度, 重新嘗試, 經過無數次的失敗, 成功把祖國領向獨立. 他比其他人
更懂得失敗的重要性,

“不涵蓋自由犯錯的自由是不值得擁有的”
“Freedom is not worth having if it does not connote freedom to err.”. 他指的犯錯的自由是指國家
層面上的, 人民能自由民主, 同時也是個人層面上的.

我最喜歡的作者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她原名Mary Anne Evans, 後改名, 因為在當時, 19世
紀中晚期, 婦女很難出版.

喬治.艾略特說過”推動世界前進的重任, 並不是由完人來進行的”
“The important work of moving the world forward does not wait to be done by perfect men.”

她的文字是我讀過最接近完美的, 無論是《米德爾馬契》(Middle March)或是《丹尼爾德龍達》
(Daniel Deronda), 是我最喜歡的書. 放手去做, 放手行動, 準備失敗, 貝比魯斯是全壘打王也是三
振王. 喬丹廣告影片, “我的職業生涯投籃失誤超過9000次, 輸了大約300場比賽, 有26次我被委以
重任投致勝的一球但失手了. 我這一生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所以我能獲得成功.”.
人們記得讓他聲
名大噪的致勝一球, 那是在北卡羅萊納州, 他最後一投, 壓哨致勝. 但你們是否知道他有26次壓哨
失手, 他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最終獲得勝利. 成功別無它法,

愛迪生說過”我從失敗走向成功”
“I failed my way to success.”,

他失敗了一萬多次才終於發明了電燈泡, 但他沒有把它們簡單地視為失敗, 而是成功地展示了那些
方法是不可行的. 美體小鋪的創始人Anita Roddick, 去年剛過世, 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從諸多方面改
變了商業世界, 參與了多項慈善事業. 也是失敗了許多次之後才成功的, 沒有其它方法.

Amy Edmondson, 哈佛商學院教授, 她想研究如何才能消除或至少降低醫院的失敗率, 為什麼?因
為醫療事故(medical error)一年會損失上百萬甚至幾十億美元, 更重要的是, 許多人因為醫療事故
而喪生. 所以她想研究這一現象, 並尋找解決之道. 她的導師跟我一樣是Richard Hackman, 他當
時已對有效群組研究了數十年, 他發現在某些條件下, 如果人們置身於某個組織, 更有可能表現優
異. 所以Amy Edmondson的論文想要證明如果醫院採取Richard Hackman的建議, 比如說給予團
隊明確可行的目標, 建立有效的團隊架構, 及時的組織支援, 有效率的訓練(efficient coaching), 當
一個團隊具備了這些條件, 就會表現的更出色, 而且會減少醫療事故. 這是項非常重要的研究, 花費
很多時間. 當她將數據輸入統計軟體, 按下確認, 兩組數字有顯著差異, 她欣喜若狂.

她跑去了Richard的辦公室, 對他說”Richard, 我得到結果了, 在這裡”
他說”讓我看看”, 他看了一眼, 說”Amy, 太驚人了, 結果讓人驚訝, 這不僅僅是模凌兩可的邊界, 太棒了.”
他仔細閱讀起來, “你確定是這個結果”
她說”是啊, 結果意義重大”
他又問”妳確定, 有沒有重新輸入數據再測試一遍?”
“有啊”她工作非常有條理, 非常努力, 她說”都核對過了”
於是他說”結果的確意義重大, 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也就是說使用Hackman條件的醫院, 反而出了更多醫療事故, 這簡直給幾十年的研究一個大大的耳光,
不僅是針對醫療事故, 其它很多方面也是如此.

於是他說”結果就是結果, 現實就是現實, 我們得回到現場分析原因, 理解這一現象”

於是她從頭開始, 精疲力竭, 不理解怎麼會這樣, 又回到醫院, 很快就發現問題出在那裡, 這些事故更
多的醫院或醫院小組, 其實並沒有發生更多醫療事故, 而是報告了更多事故. 事實上, 其它小組雖然
表面上事故少了, 其實發生了更多醫療事故, 但他們沒有匯報.
她是怎麼發現的, 因為有些事故是無
法掩蓋的, 比如, 很難掩蓋一具屍體(corpse). 所以這些大事故發生時, 這些小組不得不匯報, 並不是
他們事故減少了, 而是增多了, 只不過沒有匯報.

於是她改變了研究的重心, 轉向心理安全(psychological safety)概念, 心理安全是一種感覺, 經歷,
空間, 讓你覺得可以在辦公地點. 在組織內安全地討論錯誤或過失, 讓你覺得摔倒了也能安全地站
起來. 有心理安全的組織會表現的更好, 當時是1999年, 她與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研究,
證明了有心理安全的團隊組織, 他們的雇員不會害怕求救(whistle blowing), 也不會害怕摔倒或犯
錯, 這些組織更為成功. 它們是學習型組織
, 雇員不斷地學習成長, 從錯誤中學習, 下一次就能做得
更好. 意義重大, 影響深遠的研究, 無論是領導者, 還是家長, 你們會不會為你們的孩子營造心理安
全, 讓他們毫無約束地告訴你, 他們做的不好, 失敗的事, 因為如果他們願意跟你說, 就不容易進入
害怕失敗的完美主義, 而會更快樂, 更成功.

來聽聽關於Thomas Watson的故事, 他是IBM創辦者, 他至今仍舊每天不斷地改造它, 所以IBM能發
展至今. IBM剛成立, 還在發展打字機時, 有一名員工犯了戰略性錯誤, 給IBM損失了一百萬美元, 當
時對IBM來說是一筆大錢. 於是他犯錯後的第二天去找了創始人Thomas Watson, 給了他一封信,

Watson打開了信讀了讀, 問那名員工”這是什麼?”
他說”先生, 這是我的辭職信”
“為什麼辭職?”, “先生, 我剛犯了個錯讓您的公司損失一百萬美金, 我不想讓你煩惱是否要開除我,
所以我主動辭職”
Watson把信撕了說”開除你? 我剛為你的教育投資了一百萬美元”

無論這個故事是100%真實或部份真實, 在IBM公司廣為流傳, 在IBM公司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告訴
大家”你必須嘗試”.

世界最成功的公司嬌生公司也有類似的故事, Johnson將軍與他弟弟創立了這家公司, 所以叫做
Johnson & Johnson. Jim Burke是這家公司的新人, 由於一個錯誤給公司帶來巨大的損失, 簡樸硬
朗的Johnson將軍, 一早會見了他.

Johnson從桌邊走向他說”恭喜, Jim Burke, 恭喜”
Jim說“先生, 我剛犯了個錯”
Johnson說“是的, 我知道, 這是學習的唯一方法, 現在犯的錯誤越多, 未來越有可能成功, 恭喜”
Jim Burke很高興, 正準備離開
Johnson將軍又說”還有一件事, Jim, 如果你再犯同樣的錯誤, 我會炒了你.”

這則關於失敗重要性的故事, 在嬌生公司流傳, 而Jim Burke成為嬌生公司最成功的CEO

Thomas Watson Sr.(IBM創辦人)說 “如果你想要提高成功率, 就要將失敗率翻倍.”
“If you want to increase your success rate, double your failure rate.”

天才的起源, 歷史上最成功的藝術家, 最成功的科學家, 也是失敗量最多的, 經歷過最多失敗的,
愛迪生, 達文西, 米開朗基羅, 居里夫人.
Jane Klem 對節食成功與成功開始運動的人士進行研究,
她發現最成功的, 有毅力堅持下來的人, 都平均經歷過5次失敗, 學習失敗, 從失敗中學習. (learn
to fail, fail to learn)

有一本非常好的書, 是由我的一位導師最近完成的, 現在在南加大的Warren Bennis, 書名叫
《極客與怪傑》(Geeks and Geezers). 在這本書裡, 他將非常年輕的頂多30歲出頭的年輕成功人
士和老一輩的真正有所成就的劃時代領袖人物, 他們多在七十歲, 八十歲甚至九十歲以上, 二組人
做了對比, geeks-極客指的是那些年輕的; geezers-怪傑指年長的. 他發現有一些非常有趣同時也
很有意義的差異, 其中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這對於年輕的成功人士非常重要, 但
對年老的一代, 幾乎就是一個外來的觀念, 因為他們總是在工作中. 在那樣本中全部都是男性, 而
女性則待在家裡, 負責生活的部份. 在年輕的樣本中, 男女都有, 那他們自然會談論到工作與生活
中的平衡. 但是也有一個相同點, 那就是說至少有一次, 一般說來要多於一次顯著的失敗. Warren
Bennis稱其為”考驗”(a crucible), 一次災難, 無論是重要的競爭失敗或失去工作, 還是受到屈辱或
失去親人, 他們都將失敗看成是一個關鍵點(pivotal point), 一個幫助造就今天的他們的因素. 再說
一遍, 我不是說已經發生的是好事而是他們能夠好好的利用已經發生的事, 每個人都會經歷考驗,
都會面臨困難和阻礙. 但是那些極度成功的人, 把它當做一個學習的經歷, 當做一塊墊腳石. 這就
是失敗對於適應力與完善人格的作用.

我們繼續來定義一下完美主義吧. 我的定義是:

一種充斥在我們生活中對失敗的失能性的恐懼, 尤其是在我們最在意的方面.
an incapacitating fear of failure that permeates our lives, especially those areas that we care
about most.

注意”失能性”這個詞不只是對失敗的恐懼, 一種讓我們在面對問題的時候, 裹足不前的畏懼. 我要
強調定義的另一點”尤其是我們最在意的那一面”, 我們也明白我在玩大富翁時可不是完美主義者,
勝負對我而言並不重要, 但完美主義確是我生活的重心. 比如說, 壁球對我來說很重要, 學術對我
而言也很重要, 和別人的關係對我來說也很重要, 在這些方面, 我也體會了完美主義. 這是我們面
對人生的旅途採取的一種方式, 一種認知與情感的基模(schema).

一個追求卓越的人可能跟完美主義一樣有企圖心, 甚至超過, 但他們的差別在於他們面對旅途時
的方式
. 我來舉一個例子, 首先, 是完美主義, 他從A到B是直線, 這就是完美主義者在面對旅途時
抱有的認知與感情的基模. 一個追求卓越的人和完美主義者一樣雄心勃勃, 也想從A到B, 對於這
段旅程, 認知的基模不同, 追求卓越的人明白, 當他進步的時候, 不可避免地會遭遇失敗, 但他會
記取教訓. 他也知道根本沒有完美的戀愛關係, 所以, 他會犯錯, 但他們都會不斷的吸取教訓, 然
後他們的感情不斷地變得更加堅固. 他們明白他們必須不斷地面對失敗, 有時是五次, 十次, 甚至
一萬次. 一樣地野心勃勃, 但基模不同.

現在問題是那個才更現實. 答案很明顯, 要達到成功沒有捷徑, 我們會犯錯, 而且自然的規律我們
必須遵守. 追求卓越就是要克服困難, 當我們心中存在完美主義直線的基模時, 我們在讓自己反抗
自然規律.
就如我們如果不接受萬有引力定律的話, 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不快與沮喪.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