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楊照先生在「誠品講堂」講授「現代經典細讀」課程之一, 也是這個講堂最早排出來的馬克思, 達爾文和佛洛伊德的作品中的第一部. 這三個人的思想, 如作者說的大幅改變了歐洲人的世界觀, 進而透過歐洲勢力的擴張, 感染了全世界. 「馬克思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 達爾文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 佛洛伊德改變了人與自我的關係.」

如我們所知, 共產主義曾帶來世界性的浩劫, 更在柏林圍牆倒塌, 蘇聯解體之後節節敗退. 目前最大的共產國家--中國, 也越來越跟資本主義靠攏. 這樣的歷史趨勢不是證明了馬克思思想的失敗? 為什麼需要去研究一個失敗的思想?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 雖然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發表了「共產主義宣言」, 但一直到馬克思去世為止, 他所提出的都僅限於和經濟分析相關的政治綱領, 並沒有提出具體的政治手段. 馬克思主義式的政治手段, 是在列寧的手上完成的. 尤其1817年俄國的工業發展還很落後, 工人勢力也有限. 列寧明確主張建立一個先鋒黨代表工人來帶領人民, 於是革命的主體悄悄地從工人被換成了共產黨, 「無產階級專政」也就變成了「共產黨專政」. 從馬克思的生平來看可以說他是一位成功的哲學家, 卻是一位失敗的革命者.  馬克斯在「費爾巴哈論點」, 中寫過一句名言:「哲學家至今只提出了對世界的種種解釋,然而真正的重點在改變世界.」. 從改變世界這一點來說, 他確實做到了, 雖然改變有好有壞. 好的改變是讓資本主義有所警覺, 讓現代西方的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稍做調整, 讓工人意識抬頭, 讓一些工人的福利獲得基本的保障, 跟馬克思觀察到的那種資本家對工人的壓榨的十九世紀資本主義有些進步. 壞的改變是他的思想及宣言變成政治野心家史達林等人鬥爭奪權的工具, 讓世界上共產國家犧牲了無數人民的寶貴生命. 這就像伊斯蘭教被恐怖分子用來當作工具一樣, 不見得是思想或教義的問題, 而是野心家有意的扭曲與利用. 馬克思曾說:「我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可見馬克思的追隨者已偏離的他的初衷及方向. 也不禁讓人感概歷史上的許多思想家都太理想化, 在當時通常無法成事; 而了解人性, 利用人性, 能力強又能成事的卻又偏偏多是懷有強烈私慾的野心家. 雖然這些思想家的思想還是影響了後世, 但德才兼備, 把人民幸福放在個人私慾之上的領導者在歷史上總是少數的特例.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跳脫「馬克思主義」來理解馬克思, 回到哲學家馬克思來看馬克思, 才能真正地認識馬克思, 找出他思想中有價值的部分, 修正目前資本主義造成貧富愈來愈懸殊對立的問題. 作者說:

「今天讀馬克思, 不是要大家變成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的信徒, 懷抱著以馬克思主義或共產主義來戰勝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的夢想, 而是將馬克思經濟學視為一個可能的選項, 藉以防止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在傲慢獨行中變得過度偏頗 , 邪惡.」,

『權力使人腐化, 絕對的權力絕對地使人腐化』, 英國史學家阿克頓勳爵(Lord Acton)這句名言不只適用於『人』, 也適用於思想與意識形態的發展. 不受任何挑戰質疑, 擁有絕對真理權的思想會趨向絕對的腐化, 失去不斷檢討, 改善, 適應現實的動能, 以一副不容質疑的態度遮蓋在現實之上, 不僅傲慢地拒絕配合現實做調整, 還倒過來要求現實配合它扭曲, 改變.

而馬克思經濟學便是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學最強而有力的論敵, 因為它有著截然不同的前提, 截然不同的價值順序, 以及截然不同的論理模式.」

之前部落格po的文章作者周國平建議大家多讀書, 而且要讀經典, 因為經典經過時間的篩選. 能夠傳承幾百年幾千年的經典, 必蘊藏有許多智慧的寶藏值得花時間去發掘.  他更建議儘量讀原著. 剛開始可能看不懂, 但多看幾次可能就會慢慢看懂了. 就如同這本書總序寫得很好, 我很喜歡其中的一段話, 標題是「重讀, 是閱讀經典的唯一捷徑」, 引用如下:

「『初讀』的經驗中, 作者占有極大的權力. 讀者一般只能順應著作者的安排, 做單向的閱讀, 這樣強悍, 霸道的閱讀方向, 必須到了『重讀』才能被打破...『重讀』開始時, 我們已經走過終點了. 那個起點不再是原來的起點...那個邏輯的關聯架構, 隨著時間前後並置而被打破了. 這正是『重讀』最重要的理由, 也正是『重讀』最樂趣所在.

『重讀』正是面對經典必須有的態度. 經典必定是有高度知識含量的作品, 裡面有太多線索和伏筆, 需要不斷地反覆閱讀和推敲, 有更多的準備和資源, 才能挖掘出藏在經典的秘密.

經典是如此之『重』, 唯有透過『重讀』, 我們才能舉重若『輕』, 取得掌握作品的機會.」

但也是因為「經典是如此之重」, 確實讓人不容易接近, 而與人類最寶貴的智慧寶藏失之交臂, 真的可惜了. 隨著年齡的虛長, 雖然喜歡閱讀, 但自覺不能再浪費時間, 漸漸把時間留給了經典. 從這幾年自行研讀《易經》, 《老子》,《莊子》及西方哲學的經驗發現, 適當的導讀或有人帶入門還是需要的. 當入門之後,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重讀經典, 體會會愈來愈深, 甚至跟當初領你入門或導讀的作者或老師看法有所不同, 於是再去找其他的註解, 版本甚至其他經典來驗證你的看法. 這是我個人認為研讀經典最享受的地方, 因為這樣經過咀嚼, 反思, 整理過後的經典, 才是真正屬於你的經典.

台灣很幸運有楊照先生這樣底子深厚的導讀者, 透過簡單明白的詞句解釋原典中艱澀難懂的概念, 更從大部頭的經典中梳理出條理分明的思想脈絡, 從中提綱挈領幾個重要的核心思想. 就像經典的導航系統, 讓經典不再那麼難以接近, 也像是一座橋, 讓我們有機會走向這些思想巨人, 學習他們的醇厚智慧.  接著, 我將試著從這本書中所整理出個人認為有價值的觀念及自己的看法. 一如往常, 分享這些片段的目的都是因為認為這些好書值得買, 值得看, 對人生有幫助.  也希望喜歡這些文章片段的人買原書來看, 畢竟每人的解讀不同, 看原書才能獲得更多, 對作者也是一大鼓勵, 讓作者能夠寫更多的好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