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帛書本》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聞數窮,不如守於中。
 
二. 白話翻譯:
 
天地之間沒有任何偏愛, 把萬物當作芻狗, 讓它們自行榮枯.
聖人沒有任何偏愛, 把百姓當作芻狗, 讓它們自行興衰.
天地之間, 正像一個風箱啊!
雖空虛卻不致匱乏, 一鼓動就源源不絕.
政令繁苛反而加速敗亡, 還不如守住虛靜的原則.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
 
〈王弼註〉:「天地任自然, 無為無造, 萬物自相治理, 故不仁也. 仁者, 必造立施化, 有恩有為.」
 
蘇轍: 「天地無私, 而聽萬物之自然. 故萬物自生自死, 死非吾虐之, 生非吾仁之也.」
 
福光永司: 「天地自然的理法(道)是沒有人類所具的意志, 感情, 以及目的性的意圖與價值意識的一個非情之存在…天地自然的理法, 畢竟只是一個物理的, 自然的存在而已.」
 
蘇轍: 「結芻為狗, 設之於祭祀, 盡飾以奉之, 夫豈愛之, 適時然也. 既事而棄之, 行者踐之, 夫豈惡之, 亦適然也.」
 
2.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河上公註〉:「聖人愛養萬民, 不以仁恩, 法天地任自然。」
 
〈王弼註〉:「聖人與天地合其德.」
 
〈易經.文言.乾〉:「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
 
【白話】至於大人,品德跟天地之道相合,智慧跟日月之明相合,行為跟四季變化相合,賞善罰惡與鬼神的吉凶報應相合。依從先天之道,天也不違背他;依從後天之道,四時也會為他服務。天尚且不違背他,何況是人呢?何況是鬼神呢?
 
3.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與!
 
吳澄: 「橐籥, 冶鑄所用, 噓風熾火之器也. 為函以周罩於外者, 橐也; 為轄以鼓扇於外者, 籥也. 天地間猶橐籥者, 橐象太虛, 包含周徧之體; 籥象元氣, 絪縕流行之用.」  (吳澄,元朝人,《道德真經注》)
 
4.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言」指聲教法令, 「多言」指政令繁多, 「數」通「速」.
 
蔣錫昌: 「『多言』為『不言』之反,亦為『無為』之反, 故『多言』即有為也.」 (蔣錫昌, 1897《老子校詁》)
 
帛書版是「多聞」而不是「多言」, 或許可解釋為在治國時, 應封閉感官, 降低欲望, 持守虛靜.
 
《老子今註今釋》
 
「依老子看來, 天地間的一切事物, 只是依照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各物的內在原因而運動成長. 先前的人, 總以為日月星辰, 山河大地都有一個主宰者駕臨於其上, 並且把周遭的一切自然現象都視為有生命的東西. 兒童期的人類, 常以自己的影像去認識自然, 去附會自然. 人類常以一己的願望投射出去, 給自然予以人格化, 因而以為自然界對人類有一種特別的關心, 特別的愛意. 老子卻反對這種擬人論的說法. 他認為天地間的一切事物都依照自然的規律運行發展, 其間並沒有人類所具有的好惡感情或目的性的意圖存在著. 在這裡老子擊破了主宰之說,  更重要的, 他強調了天地間萬物自然生長的狀況, 並以這種狀況來說明理想的治者效法自然的規律, 也是任憑百姓自我發展. 這種自由論, 企求消解外在的強制性與干預性, 而使人的個別性, 特殊性以及差異性獲得充分的發展.」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宏觀的角度:
 
「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曾經說過︰『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政府本身不擁有權利,只負責義務。』這句話體現出古典自由主義,亦即今天保守主義的精神,也是至今都資本主義發展的指南和方向。換言之,一個好政府,架構上是精小而有效率,經濟上採取放任而不干預的政策,政府充其量所做的只是從旁協助的角色。例如透過減稅的措施,鼓勵自由競爭。可惜的是,現今全球的左派勢力仍然非常強大之下,很多有利於政府什麼也有管的措施紛紛出爐,例如增加稅項、推動最低工資立法、增加養老金、膠袋稅、車胎脫、一刀切反吸煙法、以及制定《競爭法》等,不僅無助左派所想像的“舒解民困”、壓制通脹,甚至是“振興經濟”……,而且更造就了大政府主義,因而個人自由造成了巨大損害之餘,更會浮現出大政府主義衍生出來的官僚機構無限膨脹,冗員充斥,最終形成官員貪腐之風。
 
『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
 
潘恩認為,正因為『人性本惡』,所以有必要限制政府權力的必要性。他說︰『只有制度才能彌補人們德性方面的缺陷』。而且更斷言︰『政府即使在它最好的情況下,也不過是必要的惡,而在其最壞時,就成了不可容忍的惡』。美國前總統雷根更將潘恩的話進一步發揮,而且說得更直接︰『政府並不是解決的方法,政府本身才是問題所在』(Government is not the solution to our problems, Government is the problem)。
 
潘恩和雷根的意思是說,政府管得愈少愈好,就是實現『小而美的政府』。那麼,一國元首(總統)或行政首長應該做什麼?就是僅用外交、國防的有限權力和眾多的演講上,推廣民主自由和『積極不干預主義』(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或『小政府主義』(Minarchism)的經濟和其他內政的政策。在行政方面,交給有能力、具有專才和通才人士打理,並精簡行政架構就可以了;在經濟方面,就是以亞當斯密、海耶克和佛得利曼的經濟學說為基礎,亦即推行市場經濟,深信『市場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而且市場有自行調節和適應的功能,並認為『貨幣主義』而造成通脹的加劇,需要透過減稅和緊縮貨幣,才是真正刺激經濟的最佳辦法。簡言之,政府在這時候除了以減稅作為從旁協助的性質以外,基本上都是推行放任式的『積極不干預』經濟政策,充當足球場上守門員的角色而已。」
 
“陈民彬:管得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8/6/27/n2170284.htm
 
在主張政府要干預最少這方面, 老子與古典自由主義是一致的. 但古典自由主義在放任人民的欲望去為自利也就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與老子主張少私寡欲的思想卻是相反的.
 
自由與平等其實是光譜的二端:
 
極端的自由造成極端的不平等=>資本主義
極端的平等造成極端的不自由=>共產主義
 
重點在二者如何取得平衡社會主義的拿捏, 既不因為太高的稅造成有能力者失去創造財富的動機, 以活絡經濟提高財政收入的來源; 又能對弱勢族群提供基本的人道協助, 低收入補助, 醫療, 教育, 讓弱勢能夠有機會透過教育改變命運, 也讓社會上下階層有流動的機會.
 
微觀的角度:
 
家長如何從旁觀察及協助小孩走向發揮自身天賦, 自我實現之路?
 
《讓天賦自由》
 
「當你面對自己的孩子, 或你關心的人, 你將不再以某種範本套用在他們身上, 而是深入他們的內心, 真正去了解他們…如果讓他們隨心所欲, 他們最想做什麼呢?他們會自動自發從事哪些活動? 這表示他們那些天分? 什麼活動最能讓他們專心沉浸其中? 他們提出的問題屬於什麼領域? 他們表達的論點又是什麼領域?

我們必須去了解, 究竟是什麼活動讓自己或他們進入了神馳狀態? 我們也必須釐清,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們此後的生命帶來什麼影響? 」
 
《更快樂》運用MPS流程:意義樂趣專長
 
「在尋找合乎個人所好與所長的理想工作時, 可能遇到一些難題. 我們不妨先出下面三個重要問題:『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意義?』『什麼工作能為我創造樂趣?』『我的專長是什麼?』再觀察後續情況.先檢視自己的答案,找出重複的項目, 有助於我們判斷從事哪些工作會使我們更快樂!」
 
「但是如果毫無選擇或選擇不多怎麼辦?萬一因為某些外在限制無法離開現職, 或找不到符合意義、樂趣、專長這三項標準的工作, 又怎麼辦?」
 
1. 改變工作態度
 
「吳姿紐思琪和達藤在研究醫院清潔人員時發現,有一組清潔人員只把工作看成一份既無趣味也無意義的差事. 另一組則持相反態度, 不但應用創意改進自己的工作, 也和護士、病人、訪客有較多的互動, 並且努力為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創造更舒適的環境. 他們是從比較廣義的角度來看清潔工作, 主動為這份工作賦予意義, 所以他們不只是清除垃圾、洗滌骯髒的床單衣物, 也能增進患者的福祉,使醫院順利運作。
 
工作態度比工作本身更能創造樂趣, 認為清潔工作也能影響他人的清潔人員, 活得比那些自認醫療工作沒什麼意義的醫生更快樂.」
 
2. 先用工作以外的時間從事自己有興趣的事
 
1902年6月到1909年10月,愛因斯坦開始到位在瑞士伯恩的專利局擔任三等技術員,前後共計7年。在這7年, 愛因斯坦完成狹義及廣義相對論。
 
2000年,石悅大學畢業後考取海關公務員。2006年,他開始在網絡上發表歷史隨筆,受到網友熱捧,後被出版社發現,將之出版成書《明朝那些事兒》。
侯文詠於工作之餘寫作先投稿, 得獎後在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後才辭去工作專心寫作.
 
因為是你喜歡的事,因此不會覺得累. 反而因為有希望而減輕了現實生活的無奈感, 就算最終沒有得到世俗的成功, 這一生你也享受了整個過程.
 
Steve Jobs:「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成就的唯一途徑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如果你還沒找到的話,繼續尋找,不要屈就。)
 
註:
1. 《讓天賦自由》, 作者:肯.羅賓森, 盧.亞若尼卡; 譯者:謝凱蒂; 天下文化
2. 《更快樂》, 作者:塔爾.班夏哈, 譯者:譚家瑜; 天下雜誌
arrow
arrow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