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親友或家人,由於雙方都了解彼此的個性與底線,已經有了一定的相處模式。但對於陌生人或相識不深的人,什麼樣的人際策略是最優的?賽局理論或博弈論把這個問題稱為陌生人的「多重賽局」或「多重博弈」。

囚徒困境(單次賽局)

你可能已經聽過「囚徒困境」,情境大約如下:

有二個作案的共犯,被警察逮捕並在警局被單獨審訊座口供。他們都有「打死不說」和「供出對方」二個選擇。如果二個都不說,因為缺乏證據,只判一年。如果雙方都供出對方,那麼都判五年。如果一個不說,另一個供出對方,那麼供出對方的無罪釋放,不說的判十年(見下表)。

image

由於雙方無法溝通,且無法完全信任對方的情形之下,賽局理論或博弈論認為「供出對方」或是「背叛」最好的選擇。

但人際交往並非一次賽局或博弈,這個時候,什麼是最好的策略?

以牙還牙策略(多重賽局)

1980年, 密西根大學美國政治科學教授阿克塞爾羅德(Robert Axlrod)設立了一個大賽, 他邀請一群博弈論學者每人設計一個程式, 來玩一場二百多輪的「多重囚徒困境」(Reiterated Prisoner’s Dilemma) 遊戲, 看最後什麼策略會勝出。

最後獲得最高分的是一個最簡單程式。 這個程式由蘇聯裔數學心理學家阿納托爾.拉波彼特(Anatol Rapoport)編寫, 名叫 Tit for Tat(以牙還牙)。

這個結果引來各界極大的興趣,於是又舉行了來更大規模的第二輪遊戲。共有六個國家六十二個團隊參賽。不再是二百多輪,而是以二百為公約數的亂數,防止大家在最後一輪作弊。還是「以牙還牙」策略勝出。

「以牙還牙」的策略簡單道你無法相信,就兩條:

第一步:合作。
以後每一步,重複對手的行動—你合作我合作,你背叛我背叛。


古典先生所著的《躍遷》一書提到「以牙還牙」策略的成功能用四個詞解釋:善良、可激怒、寬容、簡單。我把「可激怒」改成「反擊」,感覺比較容易理解。

善良:「以牙還牙」的第一步總是表達善意,總是選擇合作,而且永遠不會主動背叛。

「反擊」:當對方出現背叛行為,及時識別並且一定要反擊,不要讓背叛者沒有損失。

寬容:不因為對方的背叛而懷恨在心,沒完沒了的報復,而是讓對方調整策略,重新回到合作軌道上來。

簡單:邏輯清晰簡單,能讓對方在較短時間內理解不合作的代價。


雖然這個策略用「以牙還牙」這個名稱,但可以看出這個策略的目的還是善意的合作,主調是善良和寬容,只是不能只是善良,還須有防衛能力,讓背叛者付出代價。

除了《躍遷》,我還在另外二本書:《進化心理學》跟《底層邏輯》中也讀過這個策略。《底層邏輯》更將這個策略當成人生的三層智慧中最外層的智慧。一般會從這個策略推出一個結論: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不過,這畢竟是電腦模擬遊戲,條件的設定應該比較簡單,為了公平起見,可能設定每一隊的力量都是一樣的。但在現實世界中,如果碰到力量比你大很多的壞蛋,如何反擊及可能的後果也需要納入考慮。還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會碰到的真正壞人不多,比較多的是想佔你便宜、背後說你壞話、聯合別人排擠你的小奸小壞之人。碰到這樣的人,我覺得這個策略還是很有用的。我自己也是這樣教小孩的,除了善良之外,要有智慧識別值得合作和幫助的人,還要有防衛的能力。因為,在學校或職場上,你一定有機會碰到欺善怕惡、得寸進尺之人。

善良就夠了嗎?不夠,還要有智慧跟防衛的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