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山:「上次你提到墨子說『王公侯伯,,以臨司民之善否, 使之賞賢而罰暴』, 可是王公侯伯這種政治階級或組織應該是社會人為的結果, 怎麼會是天幫人民設置的呢?

無為:「〈尚書.泰誓〉『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其克相上帝,寵綏四方。有罪無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就是, 也就是的意思. 這是武王伐紂,大會諸侯時。武王向廣大諸侯誓師,所以叫做〈泰誓〉. 這是〈泰誓〉中的一段話. 這段話的意思是『上天幫助下民,為人民建立君主和師長,應當能夠輔助上帝,愛護和安定天下。對待有罪和無罪的人,我怎麽敢違反上天的意志呢?. 墨子就是繼承這樣的思想, 而武王則以紂王無德, 戕害百姓, 違反天意, 並以此取得伐紂正當性. , 〈孟子.梁惠王篇〉也曾引用這段話, 因此可以說這在墨子之前及春秋戰國時代是相當普遍的思想

草山:「了解, 請繼續吧!

無為:

四.  天是義的本原

墨子認為『』是『天下之良寶』〈耕柱〉, 『天下之大器』〈公孟〉, 所以他主張『貴義. 為什麼說義是天下之良寶和大器呢? 墨子說

者, 也〈天志下〉

, 也.〈經上〉

義包括『正』和『利』兩個意思. 正利就是公正的利, 這對私人和公眾都是好的, 合乎道德的. 墨子進一步說

者, 善政也〈天志中〉

用義為政於國家,人民必眾,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為貴良寶者,可以利民也,而義可以利人,故曰,義天下之良寶也。〈耕柱〉

然而義從何而出? 〈天志中〉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之欲為仁義者,則不可不察義之所從出。既曰不可以不察義之所從出,然則義何從出?」子墨子曰:「義不從愚且賤者出,必自貴且知者出。何以知義之不從愚且賤者出,而必自貴且知者出也?曰:義者,善政也。何以知義之為善政也?曰:天下有義則治,無義則亂,是以知義之為善政也。夫愚且賤者,不得為政乎貴且知者,貴且智者,然後得為政乎愚且賤者,此吾所以知義之不從愚且賤者出,而必自貴且知者出也。然則孰為貴?孰為知?曰:天為貴,天為知而已矣。然則義果自天出矣。」

所以天為義的本源.

草山:「孟子只談義不談利, 墨子則將義跟利等同, 但義是公利不是私利. 孟子的義重內在自覺, 墨子的義則重外在事功.

無為:「孟子反對私利, 但並不反對公利, 孟子的王道仁政其實也是為了公益或公利. 但如你說的孟子重動機, 墨子重實效.

五. 天是政治的最高統治者

一般人以為, 天子是政治最高的掌權人. 墨子卻說, 天子受正於天, 天才是政治的最高權源. 〈天志上〉

義者政也,無從下之政上,必從上之政下。是故庶人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士政之;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將軍大夫政之;將軍大夫竭力從事,未得次己而為政,有三公諸侯政之;三公諸侯竭力聽治,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子政之;天子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政之

『未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政之。』是說天子不得擅自恣意去治政,有上天匡正他. 由庶民, 里長, 鄉長, 國君以至天子, 層層向上看齊. 誠如〈法儀〉所說

天下無(論)大小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

由此可知, 墨子的天是政治的最高統治者, 也是政治的最高權威.

六.  天能賞罰禍福

墨子的天是能賞罰禍福的.

〈法儀〉愛人利人者,天必之,惡人賊人者,天必之。

〈天志中〉殺不辜者,天予不祥。殺不辜者誰也?曰人也。予之不祥者誰也?曰天也

〈天志中〉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

〈天志上〉『順天意者,兼相愛,交相利,必得賞。反天意者,別相惡,交相賊,必得罰。』

墨子不但認為天能賞罰禍福, 而且強調天的賞罰禍福是無從逃避的.

談完墨子的『天』的概念, 我們來談墨子的『天志』. 上次談過墨子的天是有意志之天. 而天的意志, 表現在欲惡上. 天欲人相愛相利, 惡人相惡相賊. 相愛相利就是義, 相惡相賊就是不義. 墨子在天志中有更具體的說明

〈天志中〉

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又欲上之強聽治也,下之強從事也

〈天志下〉

順天之意者,兼也;反天之意者,別也。兼之為道也,義正;別之為道也,力正。曰義正者何若?曰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故凡從事此者,聖知也,仁義也,忠惠也,慈孝也。

『天志』最大的理念就是要人『行義』, 要人『兼愛』. 而且前面也談過天能行賞罰, 讓『天志』得以實現.

草山:「難怪外國學者認為墨子保守, 因為墨子繼承之前以天為價值根源頭的傳統思想.

無為:「最後我們來談『明鬼』. 中國人向來相信鬼神, 商朝人更是尚鬼. 但周公制禮作樂之後, 慢慢走向人文制度. 到了孔子就有懷疑神鬼的傾向, 他說:『敬鬼神而遠之, 可謂智矣.』儒家末流更是重形式, 尚虛文, 不相信鬼神, 卻講求喪禮祭祀. 因此墨子批評他們說: 『執無鬼而學祭禮, 是猶無客而學客禮也, 是猶無魚而為魚罟(漁網).〈公孟〉. 而墨子也認為, 懷疑鬼神的存在正是天下混亂的原因.

墨子不但相信鬼神, 而且認為相信鬼神可以『敬畏取祥』, 可以『治國家, 利萬民』, 可以作為對治『國家淫僻無禮』的藥方. 這是墨子要『明鬼』的原因.

墨子將鬼神分作三類.

〈明鬼下〉

古今之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為鬼者。

墨子還認為, 鬼神比聖人還明智, 聖人不知數百年後的事, 但鬼神知道.

夏后、殷、周之相受也。數百歲矣。使聖人聚其良臣與其桀相而謀,豈能智數百歲之後哉!而鬼神智之。是故曰,鬼神之明智於聖人也,猶聰耳明目之與聾瞽也。

鬼神最重要的性體, 是監視甚明, 能賞賢罰暴.

鬼神之明,不可為幽閒廣澤,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罰,不可1富貴眾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鬼神之罰必勝之。

白話的意思是對鬼神之明,人不可能倚恃幽間、廣林、深谷(而為非作歹),鬼神之明一定能洞知他。對鬼神之罰,人不可能倚恃富貴、人多勢大、勇猛頑強、堅甲利兵(而抵制),鬼神之罰必能戰勝他。而且鬼神的賞罰無論大小, 當賞則賞, 當罰則罰.

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

草山:「墨子不是事事都要講求原因, 我很好奇他如何證明鬼神的存在?

無為:「墨子認為判別鬼神的有無, 應該以眾人是否看到或聽到鬼神為證.

〈明鬼下〉

子墨子曰:「是與天下之所以察知有與無之道者,必以眾之耳目之實知有與亡為儀者也,請惑聞之見之,則必以為有,莫聞莫見,則必以為無。若是,何不嘗入一鄉一里而問之,自古以及今,生民以來者,亦有嘗見鬼神之物,聞鬼神之聲,則鬼神何謂無乎?若莫聞莫見,則鬼神可謂有乎?」

白話意思是說天下用以察知鬼神有無的方法,必定以大眾耳目實際聞見的有無作為標準。如果確實有人聞見了,那麼必定認為鬼神存在,如果沒有聞見,那麼必定認為不存在。假若這樣,何不試著進入一鄉一里去詢問呢?從古至今有生民以來,也有人曾見到過鬼神之形,聽到過鬼神之聲,那麼鬼神怎麼能說沒有?假若沒有聽到沒有看到,那麼鬼神怎能說有呢?

墨子在舉了好幾個史書上面的例子, 證明鬼神之事都是大眾看到的. 其中一個提到周宣王殺了一個無辜的臣子杜伯, 杜伯跟周宣王說如果死後無知那就罷了, 如果死後有知, 那麼不到三年一定讓周宣王知道後果. 第三年, 周宣王會合諸侯在圃田打獵, 隨從數千人. 日正當中時, 杜伯乘坐白馬素車, 穿著紅衣, 拿著紅弓, 追趕周宣王, 在車上射箭, 射中宣王的心臟, 使他折斷了脊骨, 倒伏在弓袋之上而死. 當時跟從的周人沒有人不看見, 遠處的人沒有人不聽到, 並記載在周朝的《春秋》.

草山:「看起來是史書的記載, 可是也不一定可信啊! 像史記記載一些帝王的出身都有神話的性質, 上次談到禮壞樂崩時. 提到驪姬的故事也是很神話啊!

無為:「嗯! 我們可以由此知道墨子的說法, 但確實並未證明.

草山:「墨子的天能賞善罰惡, 鬼神也能賞善罰惡, 鬼神跟天是什麼樣的關係?

無為:「這墨子倒沒有明說, 但剛剛我們前面有提到一段『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無所不利,是謂天德』來看, 鬼神的地位應該是介於天跟人之間. 墨子也指出夏桀, 商紂的武力雖強, 都不能抵禦鬼神之誅, 但要懲罰桀, 紂的不是鬼神, 而是天意. 由此可知, 鬼神的行事, 是聽從天意的, 鬼神的賞罰, 也就是天的賞罰.

草山:「感覺墨子提倡天志跟明鬼有點迷信?

無為:〈魯問〉中提到

子墨子出曹公子而於宋三年而反,睹子墨子曰:「始吾游於子之門,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祭祀鬼神。今而以夫子之教,家厚於始也。有家厚,謹祭祀鬼神。然而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於病,吾未知夫子之道之可用也。」子墨子曰:「不然!夫鬼神之所欲於人者多,欲人之處高爵祿則以讓賢也,多財則以分貧也。夫鬼神豈唯攫黍拑肺之為欲哉?今子處高爵祿而不以讓賢,一不祥也;多財而不以分貧,二不祥也。今子事鬼神唯祭而已矣,而曰:『病何自至哉?』是猶百門而閉一門焉,曰『盜何從入?』若是而求福於有怪之鬼,豈可哉?」

白話翻譯

墨子讓曹公子到宋國做國,三年後返了回來,見了墨子說:「開始我在您門下學習的時候,穿著粗布短衣,吃著野菜一類粗劣的食物,早晨吃了,晚上可能就沒有了,不能夠祭祀鬼神。現在因為你的教育培養,家比當初富多了。家富有了,就謹慎祭祀鬼神。像這樣反而家里人多死亡,六畜不繁盛眾多,自身困於病痛之中。我還不知道老師的學說是不是可以用。」墨子說:「不對。鬼神希望人的東西很多:希望人處高官厚祿時可以讓賢,財物多了可以分給窮人。鬼神難道僅僅是想取食祭品嗎?現在你處在高官厚祿的位置上卻不讓賢,這是第一種不吉祥;財物多不分給窮人,這是第二種不吉祥。現在你侍奉鬼神,只有祭祀罷了,卻說:病從那里來?這就像百門只閉了一門一樣,卻問:盜賊從哪里進來?像這樣向對你有責怪的鬼神求福,難道可以嗎?」

可見墨子要人尊天事鬼, 是要人兼愛, 行義, 不是要人迷信求福. 所以墨子提倡天志, 明鬼的動機或立意跟孔孟提倡仁義是一樣的, 只是立論不同, 方法不同.

一般而言, 宗教信仰可以分兩個層次看, 一個層次是世俗化或制度化的宗教; 另一個層次是高度精神性的信仰. 前者容易導向迷信跟形式化的壞處, 後者可以引導人們去作一些有意義的事, 使人性提升. 心理學家佛洛姆在《心理分析與宗教》的最後結論說:

無論我們是否宗教信徒, 我們都會相信宗教的重要性, 縱然我們相信不是宗教的宗教, 而或繼續相信猶太—基督教的傳統, 只要我們關心的是其本質而不是外殼, 是經驗而不是說詞, 是人類而不是教會, 我們就能聯合起來, 一致堅決地否定偶像崇拜, 這樣我們也許會發現, 在此否定中有更多的共同信仰, 較之在任何肯定上帝的信念還要多. 不錯, 我們將會找到更多的人性, 更多兄弟般的友愛.

不管天志, 明鬼是否宗教. 墨子更關心的目的或其本質是『愛人利人』, 是『貴義』, 照佛洛姆的說法, 應該可從中找到更多的人性, 更多兄弟般的友愛.

草山:「很棒的看法跟結論, 受益良多, 謝謝啦!

 

 

~~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

1. 《墨子》, 王讚源先生, 東大圖書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