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古代中國思想指的中國哲學未出現前的零星觀念, 主要是指孔子以前的思想. 而選取的範圍只限於與哲學有關的觀念. 所謂與哲學有關的觀念, 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與哲學問題有關者, 另一種是與哲學史進程有關的. 前者有理論意義, 後者則涉及歷史淵源. 這種劃分是以「本質問題」「發生過程問題」之分為依據. 每一理論問題都有其本質的一面及其發生過程的一面. 因此皆涵有兩組領域不同的問題.

就中國哲學興起以前的古代思想, 應注意的是以下兩類觀念:

第一. 與後世哲學理論有內在意義的關係之觀念, 例如:《詩經》《書經》中某些觀點.

第二. 與後世哲學思想演變有發生意義的關係之各種觀念, 為早期信仰及風俗中所含有之觀點.

這邊應該注意的是, 文化精神的定向與形成, 以自覺的價值意識人生態度為標誌;  這種自覺性又顯現於理論依據系統化兩面. 一個民族在不可考的遠古生活中, 必有一非自覺的風俗, 信仰等等, 也必有ㄧ些想像的意境; 這些東西到了這個民族進入文化的自覺階段時, 即通過某種自覺的選擇, 而被淘汰或容納. 支配這種容納即淘汰活動的自覺意識, 才是代表這 文化精神的特性的.  因此, 我們在觀察古代中國思想時, 基本上只能將它當作一群原始觀念, 而不能以為這就是中國哲學的前身, 尤其不能以為, 在這群原始觀念中, 能找出中國文化精神的方向.

 

古代中國思想的重要觀念

在中國哲學興起以前的原始觀念,  主要見於古代經籍之記載, 即以:《詩經》《書經》及《易經》卦爻辭為主要依據. 介紹《詩經》中的「形上天」的觀念之前, 先來看看古代中國關於「天」的幾種不同意義. 在中國文字中, 所謂的天有五義:

一. 物質之天--即與地相對之天

二. 主宰之天--即人格天; 所謂的皇天上帝

三. 運命之天--指人生中吾人所無可奈何者, 如孟子所謂「若夫成功則天也」

四. 自然之天--指自然之運行, 如荀子天論篇所說的天

五. 義理之天--即形上天; 指宇宙最高原理, 如中庸所說「天命之謂性」

 

一.《詩經》中的「形上天」觀念

《詩經》對「天」的觀念除指物質之天外, 多指主宰之天或人格天, 但具有哲學意義的天, 則是形上天的觀念. 《詩經》中「形上天」的觀念, 見於〈雅〉〈頌〉.

1. 〈周頌.清廟之什.維命之天〉: 維天之命, 於穆不已. 於乎不顯, 文王之德之純.

這裡的「天之命」即是天的法則及方向, 也就是所謂的天道. 「不」是「丕」的通假字, 前三句的意思就是, 如此運行不息的天道, 至為明顯. 而最後一句則是歌頌文王的德行跟天道一樣. 這幾句詩的「天」的觀念, 已由一班的天意觀念轉為天道觀念;  天意代表人格神或人格天, 天道代表宇宙最高原理, 也就是所謂的形上實體, 亦即「形上天」.

2. 〈大雅.蕩之什.烝民〉: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 民之秉彝, 好是懿德.

上天生了民眾,並且給予他們有形的身體和人性法則;芸芸眾生所秉持的常理,是愛好德行的. 這邊的天就是天道, 作為一實體, 即成為萬理存有性的根據. 人所執守的常理, 人所追尋的價值, 皆以此實體為歸宿.

3.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篇〉結尾: 上天之載, 無聲無臭, 儀刑文王, 萬邦作孚.

上天的運行, 沒有聲音也沒氣味, 效法文王, 天下萬國就會信服你. 而萬國之所以信服, 是因為文王得到天命, 所為符合天道所致.

總之, 《詩經》中雖較多見「人格天」的觀念, 但「形上天」的觀念也漸漸出現. 所以後世的「天道」觀念, 主要來自詩經.

 

~~未完待續~~

 

文章內容主要來源:

1. 勞思光先生所著《新編中國哲學史(一)》, 三民書局

2. 馮友蘭先生所著《中國哲學史》, 書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