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今天談韓非思想體系中法、術、勢中的.

韓非對於的解釋,

〈定法篇〉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殺生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

〈難三篇〉者,藏之於胸中,以偶眾端潛御群臣者也。故法莫如顯,而術不欲見

從這二段話來看, 術就是君主暗中駕馭群臣, 為他效忠、盡智, 盡力的謀略. 而且跟法不一樣, 法要公布周知; 術則在帝王心中暗藏不顯.

草山:「要群臣為君主效忠盡力一定要用術嗎? 不能像儒家的『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眾星拱之』這樣以身作則的領導嗎?

無為:「這治國方法的不同, 就在儒、法二家對人性的假設不同. 孔、孟講性善, 主張德治; 荀子講性惡, 主張禮治; 韓非講性惡, 主張法治. 韓非認為君王統治需要術的理由有三:

 

1.      聰明的君主要知人善任, 但如何知人善任就必須用

〈八經篇〉力不敵眾,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故智力敵而群物勝,揣中則私勞,不中則在過。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白話意思是

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能勝過眾人的;僅靠一個人的智慧,是不能盡知萬物的。君主與其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如用一國人的智慧和力量,所以就能敵得過眾人的智力而勝過萬物。君主遇事只靠自己猜度的話,即使對了,也要花費自己精力;一旦錯了,就要自己承擔責任。下等的君主竭盡自己的才能,中等的君主竭盡別人的力量,上等的君主竭盡別人的智慧。

草山: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說的真好, 一語道破管理的精神!

無為:「你說的沒錯, 中國古人有很多智慧都有這樣的特性, 只是你要去看懂, 要去發掘. 就像李嘉誠的投資方略不疾而速,好謀而成。』其中『好謀而成』來自論語的『臨事而懼, 好謀而成』, 而『不疾而速』則來自

〈易經.繫辭傳〉『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白話意思是

易經是上古聖人用來參透事物、以及捕捉機微的工具。因為只有參透,才能明白天下人的思想;只有把握機微,才能做好天下的事情;只有領悟到進退定律,便可做到不疾而速(有效率)、不行而至(後發先至)

因此李嘉誠說他投資前習慣在籌畫方面花功夫, 花時間研究, 先了解透徹了(好謀而成), 然後可以在短時間內拍板(不疾而速).

草山:「古人的智慧都是一些原則性跟精神性的指導, 要能領悟跟用在生活上還真的需要一些慧根.

無為:「那我們回來韓非行的第二個理由:

 

2.    從利己的人性來看, 君臣的利益正好衝突

〈孤憤〉『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傑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君臣之際, 是拿利害相算計的, 因此他們上下一日百戰.如果君主無術, 那臣下就容易蔽上營私了. 為了禁姦防私, 不可不用.

 

3.    弒君篡位的事情層出不窮

 

春秋以後, 階級破壞, 諸侯僭越天子, 大夫僭越諸侯, 家臣僭越大夫. 三桓專魯, 田氏篡齊, 三家分晉. 到了戰國, 群雄兼併, 干戈不休, 邦無定交, 士無定主. 整個社會不講道德, 不講仁義, 誰都不敢輕易地相信人. 因此韓非勸人君要任術御臣, 才能保有政權.

韓非常把法術相提並論

〈說疑〉『凡也者,主之所以執也;也者,官之所以師也。』

〈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術而不慕信,故法不敗,而群官無姦詐矣。』

〈大體〉『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亂於法術,託是非於賞罰,屬輕重於權衡

但法與術有三點不同的地方:

1.      法治的對象為民, 術則專為臣設

2.      法者君臣所共守, 術則君主所獨用

 

3.  法者公布眾知之律文, 術則中心暗運之機智.

 

運術的功用在馭臣安君; 任法的功用在治國定民. 二者作用不同,但同樣重要. 申不害的徒術無法, 商鞅的徒法無術, 都是他所反對的. 他認為兩者『不可一無, 皆帝王之具』, 要是人君能『服術行法』, 統一天下便不難了. 」

草山:「那韓非主張哪些?

無為:「韓非的術大概可以可分成四個方面來談:

 

一. 無為術

無為是道家達到最高價值--自然的方法. 從韓非寫的〈解老〉〈喩老〉兩篇看來, 韓非對道德經有所研究, 也自然有受到老子的影響. 但韓非的無為術屬於君王權謀, 跟老子聖人以輔萬物之自然無為已經完全不同了.

 

〈揚權〉『聖人執要,四方來效。之,彼自以之。』

 

所謂虛待, 是說人主不表示好惡智巧. 所謂執要, 是說人主要親掌二柄, 循名責實.

 

1.    人主不示好惡不顯智巧

〈揚權〉『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君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則人主無以異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齊桓公妒而好內,故豎刁自宮以治內,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故人主好賢。』

因此為了認清群臣, 不使他們有雕琢飾行的機會, 韓非主張人主要去好去惡, 去智去巧, 只要任賢使能, 使智者盡慮, 賢者效才, 就能像主道篇說的臣有其勞, 君有其成功. 所以說人主之道, 靜退以為寶

2.    循名責實

韓非的循名責實審合形名的意思是要使形符名, 來控馭群臣.

〈揚權〉『用一之道, 以, 名正物定, 名倚物徙

一個名能確定的指稱一件事物, 就叫名正, 不能確定指稱一件事物, 就叫名倚.

〈二柄〉『審合刑名者,言。為人臣者陳而言,君以其言授之事,專以其事責其功。功當其事,事當其言,則賞;功不當其事,事不當其言,則罰。

韓非的意思, 是要人臣自己正名, 自己定事, 然後遊人主來依名求形, 形名相合就賞, 不然就罰. 這就是『君操其, 臣效其. 這種以簡馭繁的形名術, 就是使人主無為而無不為的秘寶.

3.    親掌二柄

所謂二柄, 就是刑與德. 殺戮叫做刑, 慶賞叫做德. 馬基維利認為人君要主持慶賞, 但不可親掌刑罰. 韓非則認為當臣的人都畏誅罰而利慶賞, 做君王的應該要這樣人臣才會害怕, 為你效勞、賣命.

〈二柄〉『人主者、以刑德制臣者也,今君人者、釋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則君反制於臣矣。』

他還舉了宋君的例子來證明

〈二柄〉『子罕謂宋君曰:「夫慶賞賜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殺戮刑罰者,民之所惡也,臣請當之。」於是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故宋君見劫。』

司城子罕用的就是馬基維利的理由—使人君積恩避怨, 宋君同意後把殺戮刑罰大權交給子罕, 結果一年後就被子罕殺了. 因此韓非認為人主必須親掌賞罰二柄, 不可下放.

〈主道〉『明君無為於上,群臣竦懼乎下。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於智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於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

君王透過不顯好惡, 不示智巧, 循名責實及親掌二柄, 讓智者盡慮, 賢者盡才, 而讓群臣不敢有覬覦之心, 穩固政權, 這就是韓非無為術的目的.

草山:「哇! 心機好深哦!

無為:「哈哈! 在那個群雄爭霸, 成王敗寇的時代, 有其不得不然之處. 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吧! 下次再繼續談』的下半段.

 

 

~~未完待續~~

參考書目:

1. 《韓非》, 李甦平, 東大圖書公司

2. 《中國法家哲學》, 王讚源, 東大圖書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