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蘇東坡寫給朋友董傳的詩中的一句:
《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囊空不辦尋春馬,眼亂行看擇婿車。
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
詩中描述雖然董傳穿著粗布衣服, 但掩不住讀書人華貴的氣質. 「烹瓠葉」用了《詩經》中的典故,董傳並不甘心過貧苦的日子,仍然希望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踏槐花」指的是參加科舉, 因為科舉跟槐花盛開都是在春季。
「尋春馬」是暗用孟郊《登科後》的典故;兜裏沒錢,雖然不能像孟郊那樣騎馬看花;但卻有機會被那「選婿車」包圍,讓自己眼花繚亂。唐宋時期,一到放榜之日,京城的達官貴人就瞄準那些新科進士,想盡辦法把女兒嫁給他們,有時甚至是老頭子或者已婚的都不放過,考中進士的都是人中龍鳳啊。放榜以後成績好,得意洋洋來誇耀,黃紙詔書上墨跡都還溼着。最後二句是蘇東坡鼓勵董傳有朝一日,能夠金榜題名,揚眉吐氣,以誇世俗。
我們都知道讀書的好處, 父母也都希望孩子能讀書、愛讀書, 但卻常常事與願違。據說猶太人為了讓小孩愛上猶太經典塔木德, 會在書上塗上蜂蜜, 從小讓小孩喜歡上塔木德這本書。我們是沒這樣做, 但蓉從小喜歡看書應該是他媽媽從小唸故事書給她聽形成的興趣。從蓉十個月大開始, 她媽媽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唸繪本給她聽。有時因為一天工作太累唸到睡著, 蓉還會輕拍她媽媽的臉頰把她叫醒好繼續唸。奇怪的是, 蓉常常要她媽媽好幾天都唸同一本繪本。等到蓉學會說話後, 才發現她把繪本的故事都背起來了, 我們才知道她為什麼好幾天都要聽同一本繪本。等到她學會認字之後, 她就自己開始看繪本, 然後慢慢地開始看純文字的兒童故事書。
雖然不一定要像我們這樣做, 像我小時候也沒人唸故事書給我聽, 但我也從小就很喜歡看故事書。至少不要讓小孩在愛上書之前就接觸3C產品, 因為3C產品的影音效果太吸引人了, 大人都很難抗拒, 更何況小孩。人都喜歡聽故事, 如果讓小孩先愛上書中各式各樣的有趣的故事, 長大後對3C產品應該就會比較有抵抗力。
比較麻煩的是現在有些父母怕麻煩, 常常用平板或手機打發孩子, 用3C產品當孩子的保母。等到小孩喜歡上3C產品後, 專注力會變差, 要再回頭讓他喜歡看書就難了。有些父母常常叨唸小孩不唸書, 自己卻一天到晚滑手機。其實小孩不是聽你所說的, 而是看你所做的。愛滑手機的父母怪小孩不唸書, 應該是沒什麼說服力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