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帛書本》
三十輻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埏埴而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鑿戶牖,當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為利,无之以為用。

二. 白話翻譯:

車輪上的三十根木條聚集在一個車軸中, 有了軸心空虛之處, 才有車的作用.
揉合陶土做成的器皿, 有了陶土的中空, 才有器皿的作用.
開鑿門窗建造房屋, 有了室內空虛之處, 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 「有」帶給人便利, 「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輻與轂

輻: 車輪中連接軸心和輪圈的木條. 古時候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所構成, 這個數目是取法於每月有三十日.
轂: 車輪中心的圓孔, 即插軸的地方.

2. 埏埴

埏: 和; 埴: 土

3. 全文

王弼:「言無者,有之所以為利,皆賴無以為用也。」

河上公:「言虛空者乃可用盛受萬物,故曰虛無能制有形。道者空也。」

張松如:「老子借器物的『有』和『無』來說明其『利』與『用』。有與無相互發生, 利和用相互顯著.」

馮友蘭:「《老子》所說的『道』, 是『有』與『無』的統一. 因此它雖然是以無為主, 但是也不輕視有. 它實在也很重視有, 不過不把它放到第一位就是了. 老子第二章說:『有無相生』第十一章說: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這一段話很巧妙地說明『有』和『無』的辯證關係.」


《老子古今》

「《老子》本章說的『有』、『無』是經驗世界或現實世界的, 而不是本體論和宇宙論的『有』、『無』, 和第四十章的有生於無不同.」

「人們在使用有形之物時, 往往忘了他們實際使用的, 或能夠受益的方面其實是無形的部分, 是『無』之用, 老子哲學強調人們常常忽視的『無』. 強調『無之以為用』並不是要否定『有之以為利』, 而是要糾正常識的偏見, 照亮認識的盲點, 使人們的觀察思考更深刻, 更全面.

但是, 老子哲學的真意, 絕不是日用器物本身, 而是為更高的層次提供深入淺出的實例論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作為普遍的原則, 在老子思想體系中, 首先就體現在『無為』的概念上, 所以『無為』不是對『有為』簡單否定, 而是辯證的否定、補充和提高」

大地配合陽光和四季生長出各種植物畜養萬物, 這種『有為』的利都來自道『無為』的作用.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微觀的角度:

《究竟真實》

「『無』是創造的可能性.」

火星爺爺許榮宏:「跟『沒有』借東西」

TEDx Taipei: 別只看「沒有」,向你的困境借東西

正因為無, 才有無限的可能性. 眾人皆重有輕無, 老子意在糾正這種偏見, 甚至更重無見人所未見, 察人所未察, 才是智慧.

世界歷史跟人生旅程都是辯證發展, 萬事萬物也都兼有正反對立但又相依二面,唯有發現否定面的正面意義修正原初的肯定面, 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新肯定面, 這就是辯證超越的真意, 也是人生修煉的真意. 

人生能力及境界要提升不外乎修行跟修煉, 修行是漸進的, 修的不外乎欲望(貪)與情緒(嗔癡), 

佛家的修行方法是告訴你欲望跟情緒都是不真實, 而不要執著.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金剛經又說:「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所謂有為法就是經驗界或現象界的依因緣而起的現象, 也就是所謂的相. 心經也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謂的『色』就是外在的物質現象, 相對於『受』、『想』、『行』、『識』等另外四蘊的精神現象. 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就是世界一切的現象都是空無本質, 虛幻不真.

道家的修行方法是告訴你欲望跟情緒都不重要, 不要貪戀跟執著. 老子的「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 因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莊子的「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 宋榮子的「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 講的都是重內輕外, 重內在精神提升, 輕外在名利的道理.

修煉則是一次又一次的超越逆境, 也就是在人生的辯證發展中, 不斷地從否定面找出正面的意義, 超越原初不完整的肯定面, 提升到更高一層的新肯定面, 這樣的提升循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