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成長設為終極目標

商業智者勞歐說我們應該採取一種心智模式,相信我們活在善意的宇宙,相信世界會支持你,發生在你身上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自己好。他說:

「工作其實不過是追求個人成長的理想場域。如果你的事業失敗了,沒關係。重點是你如何成長?如果你的事業為你賺進大把鈔票,不重要。重點是你如何成長?」

真正的成長源自比學習更強大許多的東西,叫做蛻變(transformation)。現實生活中有兩種情況會導致蛻變:

1.    讓人迷惑的困境(The Disorienting Dilemma)。意思是經歷某種痛苦的教訓或生活歷練而成長。
2.    演化出新的意義架構(Evolution of a New Meaning Schema)。意思是你慢慢學習到新觀念,日積月累後,讓你終於從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貝克維斯牧師將這兩種蛻變經驗稱為見性(kensho)和覺悟(satori))。見性是經過痛苦得到的成長,覺悟的成長則是漸進緩慢的—可以緩慢到你甚至沒有注意到。

見性:讓人迷惑的困境

伊斯梅爾(Salim Ismail)在《指數型組織》書中寫到:

谷歌最近發現,他們最優秀的員工不是長春藤名校畢業生,而是曾經經歷重大失去而能將那個經驗轉化為成長養分的年輕人。谷歌發現,個人的深刻失落經驗會讓員工變得更謙虛,更能抱持開放的心胸聆聽與學習。

覺悟:演化出新的意義架構

這是隨著意義的基本架構慢慢演化而發生的蛻變,經過斷斷續續覺醒的經驗累積而成。一個人可以有多次小小的領悟,這可以發生在任何情境,好比和一個人交談,或出去散步時,或讀書、聽音樂得到的領悟。這個經驗累積夠多後,有一天價值觀便突然有了重大的改變。

蛻變源自讓人迷惑的困境或意義架構的逐漸累積,那是無法預測,而且極度混慢,且通常讓人痛苦。真正懂得生命藝術的大師會刻意讓自己每天蛻變和進化,努力不斷拓展身心靈。這些大師追求的是覺悟或持續的覺醒。你愈是能透過刻意練習追求蛻變,愈不需要經歷痛苦的見性時刻,而職場就是最好的修鍊場。

蛻變型組織

如何將成長的心態帶入任何團隊?第一步是了解「領導者」的真實定義。

策略一:將領導重新定義為追求成長

艾森豪說:「領導就是讓別人因為自己想做而去做你希望完成的事。」但作者認為這已過時,領導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斷進化,並幫助其他領導者成長。谷歌進行經理的調查研究,發現分數最高的經理所表現的最重要行為,就是能扮演有效能的教練。意思是他們會聆聽、引導、協助部屬成長。

策略二:維持個人成長的生活方式

策略三:將蛻變當作第一要務

世界上最頂尖的企業家,他們都將個人成長擺在第一位,因為他們知道只要自己成長,事業就會起飛。

明智選擇你的使命

作者問維京集團的創辦人理查.布蘭森:「如果你可以用一段話概括你的成就,你會說你的秘訣是什麼?」布蘭森說:

關鍵在於找到並聘用比你聰明的人,讓他們加入你的事業,給他們好的工作,然後讓開一邊,信任他們。你必須讓開一邊,才能把心思放在更大的願景。

這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必須讓他們把工作當作是使命。

馬斯洛認為,自我超越是生命的最高層次。當一個人關懷的焦點超越自身,也就達到自我超越的境界。這樣的人以天下為己任,工作的動機是利他、玲性覺醒、擺脫自我中心、追求存在的統一性(unity of being)。這就是融合惡棍和佛陀特質的表現—他們打造、形塑、推動世界向前邁進,對人類的愛驅使他們努力讓人類變得更好。

啟動內在的願景領導力

策略一:你的願景愈宏大,實現起來愈容易

當你去做一件大膽的事,你會發現愈來愈容易,因為你會找到最優秀的人才加入,因為你是在努力解決值得解決的問題。高明的領導者會是激勵別人的專家。

策略二:永遠談十年後的計畫

不知道方法無關緊要,重要的是用心於要做什麼以及為什麼要做,談你的願景時要好像已經在發生了,這樣的思考方式常會變成自我實現的預言。對你的夢想有信心的資金、人才、客戶都會來到你的面前。大膽會吸引人。

策略三:容許失敗

谷歌創辦人之一的佩吉在2009年密西根大學的畢業典禮演講中說:

我認為追求野心超大的夢想通常比較容易有進展。我知道聽起來很荒謬,但因為沒有人瘋狂到會去做那件事,就沒有人和你競爭…頂尖人才都想要接受艱鉅的挑戰,谷歌就是如此…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改變世界的方法,我想應該是:永遠努力去做一件讓人振奮到感到不安的事。

佩吉鼓吹一個原則:

你的目標當中,半數應該有50%的失敗率。

策略四:大膽但不流於空洞

「明確的樂觀主義者」(Definite Optimist)是思想大膽且貫徹到底的領導者,選擇參與影響未來的發展,決定自己掌控願景的落實,並且會設定驚人的數十年目標來促成世界的巨大改變。

願景式領導的藝術

領導的重點不是管理,而是要建立一個在工作中深受鼓舞而根本不需要管理的團隊。賈伯斯說:

最優秀的人才會自我管理,不需要被管理。他們一旦知道要做什麼,就會找出方法…他們需要的是共同的願景,這就是領導的意義...所謂領導者必須有一個願景,能夠表達願景讓周遭的人都了解,並對共同的願景產生共識。

統一腦的運作模式

當兩個人因為一個構想而興奮,大腦會同步反應,頻率相同。將統一腦帶入公司的兩個步驟:

1.    打破階級,創造對的信念

教導人們,公司層級和構想的層級有不同的流通方式。任何人都能找任何人談話,不論階級或時間,也不會被責怪。

2.    引入OODA

OODA代表四個字:Observe(觀察)、Orient(調整)、Decide(決定)、Act(行動)。是美國空軍上校柏伊德(John Boyd)發明的,他注意到最優異的軍機駕駛也是浪費最多子彈的人。他們射不中的機率比較高,但擊落的敵機比較多。OODA說的是透過兩件事來加速創新與行動力:

    增加構想分享的量與頻率
    加速決策

提升你的自我認同(自定義我是誰)

改變自我認同的意思是大幅改變我們看待自己與世界的關係。我相信真正重要的是自我認同的改變,而不是吸引力法則(Law of attraction)。靈性修養大師貝克維斯和作者分享他的共鳴法則理論(Law of Resonance):

多數人對於所謂吸引力法則的看法並不完整。這世界不會給你你想要或渴望的東西,而是給你真正的你。你的自我認同形塑你的經驗。

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人設定目標或願景板或創造性想像,結果失敗了。如果你想要的和你的本質不符,宇宙也會拒絕你。

克利爾(James Clear)在。《原子習慣》書中建議不要辛苦的改變習慣,而是要改變你的自我認同。假設你想成為一個每周上健身房三次且樂在其中的人,你可以把重心放在結果—減重10磅,讓身材看起來更好。你也可以把重心放在過程,例如每周一、三、五開車到健身房。但這兩個方法都不容易維持。你應該要把重心放在改變自我認同,努力取得新的自我認同,例如:我40歲,身體健康,擁有性感運動員的身材。運動員部會想要躺在床上,他的身體會想要動,想要訓練,變得更好,運動員部會懶怠運動。透過自我認同的改變來改變行為的效果強大很多。

如何改變自我認同:加速vs領航

加速模式發生在使命必達的狀態下。這時你會一心一意追求績效,完全專注在眼前的任務上。當腦部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就會處於任務模式網路(Task Mode Network TMN)。很多長期靜坐的人都有高度發展的任務模式網路。

領航模式的重點不是快速移動,而是了解你是否朝正確的方向移動,是否走在對的道路上。重點是為事業擬定新的願景,找尋值得探索的新領域。基本上就是弄清楚你的願景應該指向哪個方向。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Mode Network DMN)能促成創意、創新、問題解決能力的突然迸發。當腦部沒有專注在任何事情上,就會進入意識流的預設模式。在這種狀態下,人會做白日夢、想像、夢想未來。

最優秀的員工會在加速和領航之間來回轉換。當設定在只求速度的模式,你就不可能看到新的機會、追求創新或向其他前輩學習,或甚至檢討錯誤。但若是發太多時間領航,你會失去動力和執行力。當我們在這兩種模式之間轉換,最有利於激發洞見和自我進化。

改變自我認同的過程

第一步:想像你的美好生活

每個人都有兩個版本。第一個是待人處事的身分,由各種角色組成。這只是你的外殼,是你在這個世界扮演的角色。另一個版本是你內心渴望成為的人,是你的核心自我認同。

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如果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或承擔任何後果,你心目中完美的一天是什麼樣子?

限制指的是你不避擔憂金錢、健康、地理或對你設限的人。
後果指你必須安全無虞,不能發生任何事讓你受傷、陷入麻煩或被捕。
典型指你可以每天做那件事也不會喪命。

第二步:創造新的自我認同

你真心深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世界便會反射回你的身上。你的自我認同會與宇宙產生共鳴。

健康的自我認同的四個面向:

狀態一:幸福
問自己:要成為擁有這樣完美日子的人(第一步),我會處於何種幸福層次?
健康與活力:請描述你的整體健康狀況和活力。
能量:你自覺一整天有多少能量?
情緒狀態:你每天處於何種情緒狀態?

狀態二:創意與靈感
問自己:要成為擁有這樣完美日子的人,我在創意與靈感方面處於何種層次?
神馳:我是否可以輕易進入最佳生產力的神馳狀態?我在這些狀態時體驗到甚麼?
思緒清晰而專注:我是否清楚知道我對人生與工作的目標與願景?
目的與方向:我是否清楚知道我人生的目的?我每天做的事是否與我的真正目的相符?

狀態三:豐裕與力量
問自己:要成為擁有這樣完美日子的人,我在豐裕與力量方面處於何種層次?
財富:你能順利取得金錢、人脈、住家、辦公室、資產。
做事得心應手:你能應付複雜的結構,能同時處理多項計畫,做任何事都能化繁為簡。
天時地利人和:你的生活很輕鬆,對的答案、人脈、人才總會適時出現。

狀態四:愛與連結
問自己:要成為擁有這樣完美日子的人,我在愛與連結方面處於何種層次?
被愛環繞:你是否覺得被愛環繞?這份愛可能來自你的內心或你周遭的人。
真誠:你是否相信自己?是否能無畏的護衛自己的立場,真誠表現自己,活出你的人生,不受別人的期待左右。

第三步:修正你的信念

1980年代,心智科學先驅席爾瓦(Jose Silva)便指出,自我肯定通常無法發揮作用。你要做的是欺騙你的潛意識,讓它相信你套在它上面的自我認同。做法不是告訴自己:「我有很棒的身體。」而是問:「我為什麼有很棒的身體。」當你提出正向提問法,你並不是在陳述一件事。你對大腦提出問題,請它提供證據。潛意識事很奇妙的,它會接過問題,想辦法解答。你收集的證據愈多,就愈會開始真正相信。作者每天靜坐時問自己一個當時想要達成的問題,一天問一次就好。書中並列出上面四個面向共30個正向問題。

以上就是《佛陀與惡棍》這本書的各章摘要,這本書以下幾個點最讓我印象深刻:
1.    這是作者自己在公司十年實證有效的方法與經驗,每章後面也都有提供改變認知與行動的方法。相較於一般管理理論書籍,更讓我信服。
2.    在初創小公司時,基於想打造全世界最好的工作環境,想到使用宣言這一方法,吸引到全世界優秀的人才,想法大膽且令人驚豔。
3.    將價值觀分為基本價值觀與組織價值觀的方法,是個人第一次看到且認為非常實用的方法。
4.    人生三大問:經驗、成長和貢獻,精煉地歸納出人生旅程的聚焦所在。
你或許無法也不需完全模仿本書作者的作法,但本書的內容肯定能對你有所啟發。

 

~~全文完~~

arrow
arrow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