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今天我們來談法家的思想」

草山:「記得以前歷史讀過法家有三派: 重法派, 重勢派跟重術派. 韓非是法家集大成者.

無為:「你說的沒錯! 韓非是法家集大成之人, 但既然是集大成, 代表前面已有其他相關法家思想的提出, 一般就是你說的法、勢、術三派. 但大陸學者李甦平先生認為應將韓非之前法家的源流分為四個系譜:

一.  法家: 代表為子產, 李悝, 商鞅

二.  法家: 管仲, 慎到

三.  法家: 申不害

 

四.  法家: 吳起

草山:「所以除了重法派的商鞅, 重術派的申不害, 重勢派的慎到被歸到道法家, 再加上兵法家的吳起及管仲, 子產, 李悝等人也都是法家.

無為:「是的, 這個分法很有道理, 而韓非確實也擷取這四家的精華, 因此而成為春秋戰國時代的最後一位集法家大成的思想家.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介紹這四派法家.

法法家的代表首推子產, 他是春秋鄭國人, 姓公孫, 名僑, 生年早於孔子二十年, 大概跟老子同時. 他在弱小的鄭國執政約五十年, 以救世為急務, 不怕非議. 在公元前536年鑄『刑書』, 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公布法. 『刑書』也就是『刑法』. 成文法的公布, 打破了『刑不上大夫, 禮不下庶人』的傳統, 限制了貴族的權威, 加強了社會的法治. 因此, 子產被稱為中國法家的先驅.

子產強調以嚴威治理民眾的法治思想, 對韓非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用.

《內儲說上—七術》:

子產相鄭,病將死,謂游吉曰:我死後,子必用鄭,必以嚴蒞人。夫火形嚴,故人鮮灼;水形懦,人多溺。子必嚴子之形,無令溺子之懦。」故子產死,游吉不肯嚴形,鄭少年相率為盜,處於雚澤,將遂以為鄭禍。游吉率車騎與戰,一日一夜,僅能剋之。游吉喟然歎曰:「吾蚤行夫子之教,必不悔至於此矣。

白話

子產臨終前對游吉說: 『我死後, 您一定會在鄭國執政, 一定要用嚴威治理民家. 火的樣子是嚴酷的, 所以很少有人被燒傷; 水的樣子是柔弱的, 所以很多人被淹死. 這個道理告訴您必須嚴厲地執行刑罰, 不然, 人們會因您的柔弱而觸犯法令.」子產死後, 游吉不肯以嚴刑峻法治國理民. 於是, 鄭國許多少年相繼為盜寇, 聚集在雚澤, 成為鄭國一大禍害. 游吉率兵, 經過一天一夜的戰鬥, 才滅掉了這些盜寇. 游吉感嘆道: 「我早按子產的教導去做, 一定不會懊悔到這種地步. 』」

草山:「我記得在《論語》中, 孔子還曾經稱讚過子產.

子謂子產: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其事上,其養民,其使民』」

無為:「嗯! 《史記.鄭世家》中太史公也褒揚他『為人仁, 愛人, 事君忠厚』可見他是寬猛並濟, 恩威並施, 跟一般法家給人刻薄寡恩的印象不大相同. 當他執政一年的時候, 人民想殺他. 三年之後, 人民歌頌他說: 我有子弟, 子產悔之, 我有田疇, 子產殖之, 子產而死, 誰其嗣之.』韓非也說: 子產為政五年, 國無盜賊, 道不拾遺民無饑也.』《外儲說左上》」

草山:「看來子產是個成功的政治家.

無為:「子產的法家作風大概可分為四項: 因人情,佈法令, 建制度, 行公正. 佈法令就是前面提到的鑄刑書

在因人情方面, 當時鄭國貴族坐大 時相爭亂, 子產任政, 首重安內, 他先找大臣伯石, 用城邑賄賂, 要他合作. 子大叔問他為何要這樣做, 子產說: 無欲實難. 皆得其欲, 以從其事, 而要其成.』得欲而後從事, 而後要成, 是合乎人性的領導術. 不久, 伯石懼而歸邑, 乖乖聽話. 後來慎到就進一步說明為政因人情的重要性. 他說: 因也者, 因人之情也. 人莫不自為也用人之自為, 不用人之為我, 則莫不可得而用矣.』」

草山:「聰明! 用人之利己而不靠人為已, 符合人性, 是法家用人之道.

無為:「在建制度方面, 他整理服用, 重劃田地, 改革賦稅, 不毀鄉校, 任國人議政, 修改法律, 公佈法律等等做法都是在建立政治制度. 重制度是法家的特色.

在行公正方面, 法家的標誌是秉公而不徇私. 子產的相位是子皮推薦讓予的, 但有一次子皮要使尹何當邑宰, 子產加以反對, 他的理由是尹何太年輕從政, 就如

『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傷實力.』應使『學而後入政』」

草山:「嗯!重制度, 秉公不徇私是法家的特色, 記住了.

無為:「李悝又稱李克, 大概生於西元前455, 子夏的弟子也是魏文侯相, 著《法經》, 中國第一本成文法典, 也是中國歷朝法律的基礎.

唐律疏議

魏文侯師於李悝集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傳授,改法為律。漢相蕭何,更加悝所造戶興廄三篇,謂九章之律因漢律。為一十八篇,改漢具律為刑名第一。賈充等增損漢魏律為二十篇,於魏刑名律中分為法例律。宋齊梁後魏,因而不改。爰至北齊,並刑名法例為名例。後周複為刑名。因北齊,更為名例。由於隋,相承不改。

這段話有三個重點:

一.  《法經》是李悝集諸國刑典所做.

二.   《法經》共有六篇:

〈盜法〉跟〈賊法〉是關於懲罰盜賊的條文. 〈網法〉跟〈捕法〉是關於逮捕盜賊的條文. 〈雜法〉是關於一般違禁行為的條文, 有所謂的淫禁狡禁, 城禁, 嬉禁, 徒禁金禁等. 淫禁就是禁止荒淫. 狡禁就是禁止盜符(虎符), 官印, 禁止議論國家法律. 城禁就是禁止越城. 嬉禁就是禁止賭博. 徒禁就是禁止群眾聚會. 金禁就是禁止貪汙.第六篇〈具法〉就是關於施行法的時候, 可以酌量加減的條文.

三.  自李悝著《法經》後, 中國有了第一部初具規模的完整的法典. 這部法典又成為以後中國歷代法典的藍本.

除著《法經》外, 《史記.貨殖列傳》跟 〈平準書〉都有『李克務盡地力』的記載, 〈孟荀列傳〉也載『魏有李悝盡地力之教』, 這是法家重農思想開端. 最重要的是『平糴法』, 他認為『糴甚貴傷民, 甚賤傷農, 於是把豐年和饑歲各分上中下三等, 豐年時, 由政府收購適量的米穀; 饑歲時, 便將收購的米穀平價發賣. 這就是後來均輸, 常平倉制度的來源. 而李悝這些務實的政策也讓魏國富強了起來.

草山:「又一個法家使國家富強的例子, 重農也是法家的特色.

無為:「第三位法法家的代表商鞅, 也是法法家集大成的人物, 也較為一般人所熟知. 商鞅大約生於西元前390, 姓公孫, 名鞅. 跟吳起同是衛人, 又稱衛鞅. 後來被秦封在商, 號稱商君, 也叫商鞅.

商鞅是李悝的學生, 初事衛相公叔痤, 痤死後, 惠王不能用, 就往西向秦, 遊說秦孝公. 孝公用他為相, 行〈商君法〉十八年, 做到『道不拾遺, 山無盜賊, 家給人足, 民勇於公戰, 怯於私鬥, 鄉邑大治.』但在孝公死後, 惠文王即位, 仇恨商君的貴族誣告他造反, 遂被車裂而死.,

商鞅認為治理國家, 統治人民的主要工具就是『法』. 所以, 他通過變法的手段, 在農業, 民事和軍事上面, 提出了『墾草令法』, 『連坐法』及 『獎勵軍功法』等. 以法治農, 以法治民, 以法治軍, 以法治國, 最後達到了以法致強, 以法致富, 以法致霸的目的.

他的經濟政策在重農, 廢井田, 開阡陌, 將不准買賣的官田轉變為可以買賣的私田. 『貲粟而稅』計算農民收入糧食的多少, 從中抽取一定數目作為地租, 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鼓勵農民努力生產 這是受到李悝盡地力之教的影響.

在軍事方面, 推行『重戰』政策, 《商君書..策》『民勇者戰勝, 民不勇者戰敗.  能壹民於戰者, 民勇; 不能壹民於戰者, 民不勇. 聖王見王之致於兵也, 故舉國而責之於兵』全國都要服兵役, 對有軍功的人, 給予獎勵.

在政治方面, 商鞅通過『連坐』,『告姦』等方法, 推行『重刑』政策. 『連坐』是受之於李悝的《網經》.

雖然上述的政策多少受到前人的影響並非獨創, 但商鞅論行法的方法, 卻超出前輩法家的範圍, 要點如下:

一.  推廣法律常識

商鞅認為推行法令, 先要使天下吏民無不知法. 他說『法令明白易知』則『萬民皆知所避就, 避禍就福而皆以自治.且設置法官法吏『以為天下師』解答人民疑問.

二.  堅守平等原則

商鞅主張壹刑, 所謂壹刑者, 刑無等級. 自卿相將軍以至大夫庶人有犯國禁亂上刑者, 罪死不赦.. 他深知『法之不行, 自上犯之, 故相秦時『內不私貴寵, 外不偏疏遠. 太子犯法, 刑其師傅.

三.  以重刑止罪

商鞅主張輕罪重罰, 他說: 行刑重其輕者, 輕者不至, 重者不來, 是謂以刑去刑.(《韓非子.內儲說上》) 又說: 刑重者民不敢犯, 故無刑也.(《商君書.畫策》).後世法家每多嚴酷, 是受他的影響.

四.  以法律為言行標準

他說: 明主慎法制.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 行不中法者不高也, 事不中法者不為也(〈君臣〉). 他認為法定之後, 十二者必削. 十二者是: , , , , , , 修善, 誠信, 貞廉, 仁義, 非兵, 羞戰. 商鞅非禮樂, 棄仁義, 是因為它制約人的行為沒有效用.

總而言之, 『重農』『重戰』『重刑』構成了商鞅法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也是法法家的基本特徵, 這些特徵也成了韓非法治思想的重要來源.

今天就先談到這邊吧!

草山:「所以, 重戰, 重刑也是法法家的特色. 謝謝你的說明!

 

~~未完待續~~

 

參考書目:

1. 《韓非》, 李甦平, 東大圖書公司

2. 《中國法家哲學》, 王讚源, 東大圖書公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