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次根據上週六公佈藍白合民調結果所做的各自表述,實在忍不住要出來講講。這篇我們只講邏輯,不談政治。

目前我看到藍白的表述大概分三派:

1. 柯文哲簽了協議又後悔不認翻桌(趙少康、蔡正元、栗戰書及支持侯友宜的群眾)

2. 朱立倫在協議藏陷阱,誆了柯文哲(翟本喬及支持柯文哲的群眾)
 
3. 二邊都有問題,柯文哲一直以來都說統計誤差讓3%,社會大眾也認為是讓3%,朱立倫如果認為統計誤差範圍是6%,協議簽前為何不說明?另外,柯文哲沒看清楚協議內容就簽,也有問題。(郭正亮)

令人驚訝的是,我沒有看到一個是針對爭議條文的邏輯來澄清到底結果是3:3平手,還是5:1侯勝。讓我們回到相關協議內容第三點:

「三、 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

這一點共分為二個部分: 「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以下稱為第1點; 「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以下稱為第2點

首先,我們在做分類時,通常會採用麥肯錫顧問公司的"MECE"原則,也就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縮寫,意思是「彼此獨立(各項互斥沒有交集),互無遺漏(各項加總等於全部100%)」

接著,我們從比較沒有爭議的第2點來看, 「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如果1068份民調的誤差範圍是-2.94%~2.94%來看,我們就大約用-3%~3%來看,所以誤差範圍是6%沒錯。但這一點代表「如果柯侯贏侯柯<=3%或侯柯贏柯侯<=3%」,就是侯柯配得一點。

如果這個條文是屬於一般認知上嚴謹且合理的,也就是符合MECE原則,那麼第1點 「雙方同意,若超過統計誤差,由勝者得一點」,就代表「如果柯侯贏侯柯>3%」就是柯侯配得1點;如果「侯柯贏柯侯>3%」,就是侯柯配得1點

雙方的爭議在於對第1點中的「統計誤差」是3%還是6%主張柯文哲翻桌的,認為「統計誤差」指的是「統計誤差範圍」,也就是6%主張柯文哲被誆的認為「超過統計誤差」指的是柯侯贏侯柯或侯柯贏柯侯超過3%

我們來檢驗一下這二種說法哪一種較合邏輯:

1. 如果「統計誤差」等同「統計誤差範圍」第1點就會變成「如果柯侯贏侯柯>6%,則柯侯得1點」;「如果侯柯贏柯侯>6%,則侯柯得1點」,這樣,柯侯贏侯柯或侯柯贏柯侯在3%~6%就不知道是誰得點了。顯然違反了MECE的互無遺漏(各項加總等於全部100%)原則,雖然符合「彼此獨立(各項互斥沒有交集)」

2. 如果「超過統計誤差」指的是「柯侯贏侯柯或侯柯贏柯侯超過3%」,是同時符合MECE的「彼此獨立(各項互斥沒有交集),互無遺漏(各項加總等於全部100%)」原則的。

從上面檢驗,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統計誤差範圍是學術上的專業定義,也就是6%沒錯

2. 協議的內容是「柯侯贏侯柯超過3%,則柯侯贏;否則都算柯侯輸,而侯柯贏」,柯文哲跟社會大眾(包含我)一般的認知沒錯。

朱立倫跟主張柯文哲耍賴的是咬住第一點不放,但第一點根本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第二點,朱立倫跟主張柯文哲耍賴的硬ㄠ,將超過「統計誤差」解釋為超過「統計誤差範圍」才有問題,堪稱現代版的「指鹿為馬」,也就是邏輯上的「偷換概念」

不過,我也不懂這個問題並不難,民眾黨競辦為何無法清楚地反擊。另外,我也查了一下維基百科,上面寫「朱立倫出生成長於桃園縣,在紐約大學完成碩博士學位後,任職於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系。」這樣亮麗的學經歷,我不相信他不懂上述的邏輯。我也不認為政論節目這些人物不懂上述的邏輯。綠營固然無所不用其極地將塑造柯文哲變色龍又翻桌的人設,藍營也不應該為了執政而混淆是非、不擇手段。我覺得要不要合是一回事,但就算要合,也要把道理講清楚再合,不能打烏賊戰,不然這樣藍跟綠有什麼差別。

資料來源:

〈藍白要合了!達成6點共識 週六公布結果〉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8107

〈麥肯錫顧問都在用的問題解決法:MECE是什麼?〉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19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