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周易譯注》黃壽祺,張善文
陰陽
「陰」與「陽」的象徵範圍至為廣泛,兩者可以分別喻是自然界或人類社會中的一切對立的物象,如天地、男女、晝夜、炎涼、上下、勝負、君臣、夫妻等等。《繫辭上傳》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精煉的概括易理本質。
八卦
前一篇〈關於《易經》〉已經提過八卦及其象徵,《繫辭上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如下圖:
朱熹《周易本義》的〈八卦取象歌〉:
☰乾三連,☷坤六斷;
☳震仰盂,☶艮覆碗;
☲離中虛,☵坎中滿;
☱兌上缺,☴巽下斷。
六十四卦
將八卦兩兩相重,就成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體現著一定的次序。其中有兩項重要規律可循:
一、相鄰的兩卦,兩兩一組非「覆」即「變」。這在〈關於《易經》〉中一篇提過,「覆」也稱作「綜」,就是卦整個倒置;「變」也稱作「錯」,就是陰爻變陽爻、陽爻變陰爻。例如:【乾】䷀到【坤】䷁就是「變」,六個陽爻全部變陰爻;【隨】䷐到【蠱】䷑就是「覆」,【隨】上掛的【澤】☱翻過來變成「蠱】下掛的【風】☴,「隨」下掛的【雷】☳翻過來變成【蠱】上掛的【山】☶。
二、六十四卦從【乾】、【坤】二卦開始,結束於【既濟】、【未濟】,體現出事物產生發展各階段的遞進、轉化程序。《序卦傳》就是對卦序演變的說明。
朱熹《周易本義》的〈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无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自【乾】卦到【離】卦共三十卦稱為上經,自【咸】卦到【未濟】卦共三十四卦,稱為下經。
二體
六十四卦由八卦兩兩相重而成,下面的八卦稱為「下卦」或「內卦」,《左傳》稱為「貞」卦;上面的八卦稱為「上卦」或「外卦」,《左傳》稱為「悔」卦。上下體可以象徵事物發展的兩個階段,下卦為「小成」階段;上卦為「大成」階段。又可象徵事物所處地位的高底,或所居地域的內外、遠近等。
互卦
六爻除了初、上兩爻外,中間四爻又可形成二個互卦:二、三、四合成「下互」;三、四、五合成「上互」。如【屯】卦䷂,二、三、四合成【坤】卦☷;三、四、五合成【艮】卦☶。《左傳》《國語》常用互卦。漢人解易,多承此例。魏王弼注《易》,亦不廢「互體」。
卦爻辭
卦辭每卦一則,諭示全卦總義;爻辭每爻一則,諭示該爻大旨。但【乾】多了「用九」,【坤】多了「用六」二爻辭。「六」代表四象中的老陰,「七」代表少陽,「八」代表少陰,「九」代表老陽。當卜到【乾】【坤】二卦且六爻都是老陽或老陰時,解卦就看「用九」和「用六」。
如果說六十四卦卦形的暗示是《周易》的符號象徵,那麼卦爻辭的描寫就是《周易》的語言文字象徵。兩者相互依存、融會貫通,共同表達《周易》的內在意義。
卦時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各自象徵某一事物、現象在特定背景中產生、發展、變化的規律。伴隨著卦義而存在的這種「特定背景」,稱為「時」。六十四卦表示六十四「時」,即塑造出六十四種特定背景,從不同角度諭示自然界、人類社會中某些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理。如【泰】卦象徵「通泰」之時的事理;【訟】卦象徵「爭訟」之時的事理;【未濟】卦象徵「事未成」之時的事理,以此類推。
爻位
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分處六級高低不同的等次,象徵事物發展過程中所處的或上或下、或貴或賤的地位、條件、身分等。六爻分處的六級等次,稱作「爻位」。
六級爻位由下至上依次名為「初、二、三、四、五、上」。這種自下而上排列,《周易乾鑿度》解釋為「易氣自下生」。即表明事物的生長變化規律,往往體現著從低級到高級的漸次進展。
六級爻位的基本特點,大概可以概括為:初位象徵事物發端萌芽,代表潛藏勿用;二位象徵事物展露頭角,代表適當進取;三位象徵事物功業小成,代表慎行防凶;四位象徵事物漸進高層,代表警懼審時;五位象徵事物圓滿成功,代表處盛戒盈;上位象徵事物發展終盡,代表物極必反。但這只是大概,在各卦各爻的具體環境中,由於種種因素的作用,諸爻又有錯綜複雜的變化。也有用人的社會地位譬喻爻位,如初為士民;二為卿大夫;三為諸侯;四為三公;五為天子;六為太上皇。
三才
把六爻位序兩兩並列,則體現三級層次,稱為三才。初、二象徵「地」位;三、四象徵「人」位;五、六象徵「天」位。《繫辭下傳》:「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
當位不當位
六爻位次,有奇偶之分:初、三、五為奇,屬陽位;二、四、六為偶,屬陰位。凡陽爻居陽位者,陰爻居陰位者,均稱為「當位」,也稱為「正」或「得位」;凡陽爻居陰位,陰爻居陽位者,均稱為「不當位」,也稱為「失正」或「失位」。
當位之爻,象徵事物的發展遵循正道、符合規律;不當位之爻,象徵背逆正道、違反規律。但當位、不當位也不是諸爻吉凶利弊之絕對標準。在各卦各爻所處的複雜條件、因素的影響下,得正之爻有轉向不正的可能,不正之爻也有轉化為正的可能。所以爻辭常有提醒當位者守正防凶,以及不當位者趨正求吉的例子。
王弼認為初、上二爻「無陰陽定位」,即不論陰陽爻處此兩位,都象徵「事之終始」,不存在當位、不當位的意義。王弼之說,可以作為解卦之參考。
中
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當下卦中位,第五爻當上卦中位,兩者象徵事物守持中道,行為不偏,稱為「中」。
凡陽爻居中位,象徵「剛中」之德;凡陰爻居中位,象徵「柔中」之德。若陰爻處二位,陽爻處五位,則是既「中」且「正」,稱為「中正」,最為美善。
以「中」爻與「正」爻相比較,「中」勝於「正」。《周易折中》:「程子曰:正未必中,中則無不正也。六爻當位者未必皆吉,而二、五之終,則吉者獨多,以此故爾。」《周易》強調「中」的思想也影響了先秦儒家的中庸及道家勿走極端的思想。
乘承比應
上爻乘凌下爻稱為「乘」,陰爻乘陽爻為「乘剛」,象徵小人乘凌君子,爻義通常不好。但陽爻乘凌陰爻,則屬正常。下爻緊承上爻稱為「承」。相鄰的兩爻稱為「比」象徵事物處在相鄰環境時的作用與反作用。下卦三爻與上卦三爻的個別對應:初跟四爻、二跟五爻、三跟上爻,稱為「應」。對應的二爻如果是一陰一陽則可交感,稱為「有應」;如果都是陰爻或陽爻,稱為「無應」。
河圖與洛書
《周易本義》首先記載:
河圖
洛書
這是宋人取自邵雍所傳的圖,目的在解釋《繫辭上傳》「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其中「河圖」以一到十的天地數(奇數為天;偶數為第)排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方位。「洛書」則以一至九數,排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的「龜形」方位,即所謂的「蓋取龜象」。「河圖」的方位以「五行數」(見揚雄《太玄經》)當之,「洛書」方位以「九宮數」(見《大戴禮.明堂》當之。關於「河圖)的五行數,朱熹《易學啟蒙》有以下的描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先天八卦
《周易本義》首先記載先天八卦圖為:
這是宋人取自邵雍所傳的圖,目的在解釋《說卦傳》中「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這段話,並揭示其中所含的八種方位。此圖的方位,宋人以為創自伏羲,故又稱「伏羲八卦方位」。因《易傳》未有明文闡述此類方位,漢學家都不信。
八卦的東西南北都跟我們常用的地圖相反,南上北下,東左西右。先天八卦的左邊四卦對應到太極圖左邊的「陽魚」;右邊四卦對應到太極圖右邊的「陰魚」。至於為何是這樣的排列及數字順序,可以參考先天八卦結構分析這段影片連結。
後天八卦
這是宋人取自邵雍所傳的圖,目的在解釋《說卦傳》中「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白話:帝王從震卦的方位出現,在巽卦的方位齋戒整潔身心,而在離卦的方位與眾人相見。在坤卦的方位致力於邊防之事。說服或取悅百姓之事則在兌卦,戰爭之事在乾卦。勞動人民或慰勞之事在坎卦,最後完成功業是在艮卦。
萬物從震位出來,震是東方的位置。在巽位整齊平等,巽是東南方。所謂的齊,是說萬物都很整齊。離就是明,萬物都在離卦的方位相互見面,離屬於南方的卦。聖人面向南方以聽天下。面向光明來治天下,取的是這樣的涵義。坤卦就是地,萬物都因大地而受到生養,所以說在坤位的地方致力於邊防。兌卦是正秋,萬物都喜悅的時候,所以喜悅就在兌卦之位。戰於乾位,乾是西北之卦,因為這是陰陽相互逼迫的位置。坎是水,正北方的卦,也是勞卦,萬物都歸於此,所以說在坎卦勞動。艮是東北方的卦,萬物都是在這裡而完成而開始,所以說完成於艮位。
後天八卦的數字相傳來自洛書,也有一說是來自古人制定的星空圖。無法證實,聊備參考。
先天八卦圖為體,主要用來定位(定方向)和取數,後天八卦圖為用(使用)。只要需要使用八卦圖的地方全部是使用後天八卦圖;先天圖只用來定位,確定方向,以及使用圖中每卦的數字。
十二辟卦方圖
十二辟卦是取六十四卦中的十二個特殊卦形,配合一年十二月的月候,只是自然界萬物陰陽消息的意義,故又名「月卦」、「後卦」、「消息卦」。
十二辟卦的來源慎造,首見於《歸藏》:「子復、丑臨、寅泰、卯大壯、辰夬、巳乾、午姤、未遯、申否、酉觀、戍剝、亥坤。」(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辟」字的意思是「君」或「主」的意思,因此十二辟卦代表這十二卦分別為十二月之主。
圖中陽爻增加為「息」,陰爻增加為「消」。自【復】至【乾】為息卦,自【姤】至【坤】為消卦。
邵雍六十四卦方圖圖
天圓地方,圓圖代表時間(天時),方圖代表空間(地理)。排列的邏輯說明如下:
一、 方圖:
1. 橫坐標代表外卦,由右到左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2. 縱坐標代表內卦,由下到上分別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二、 圓圖:
1. 內卦:依先天八卦方位分別放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2. 外卦:配合內卦再依序放入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分宮卦象圖
一、排列說明:
1. 縱向由上而下為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宮
2. 橫向由左而右為本體卦、初爻變、第二爻變、第三爻變、第四爻變、第五爻變、遊魂卦(第四爻再變)、歸魂卦(內卦變回本體卦)
二、變化邏輯
1. 一切的變化都是由內而外,所以爻變由下而上
2. 宇宙間的變化只能變到第六個階段,第七個變是另外一個局面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