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物論

1. 彼是相因的辯證法

無為:「今天我們談莊子思想的齊物論. 首先先談莊子彼是相因的辯證法. 莊子提出『彼』跟『是』的觀念, 『彼』就是對方;『是』就是已方, 『彼』『是』泛指普遍存在的對立雙方. 莊子認為彼是雙方的對立是普遍存在, 又是相因相依的.

〈齊物論〉:『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是則知之。

任何事物都處於彼是的對立之中, 每個事物既都是對立的此方, 又是對立的彼方. 從事物自身的角度來看是對立的此方, 從事物對立面的角度來看則是對立的彼方. 大家都會想到自己是此方, 但往往看不到自己也是彼方. 看問題不僅要從此芳來看, 更要從彼方來看, 只有從兩方面來看才能看到彼此的相對性, 也才能得到全面的認識.

〈齊物論〉:『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

對立的彼方出於此方, 對立的此方也依據彼方, 矛盾的雙方相依不離, 所以矛盾雙方是並生共存的.

〈齊物論〉:『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方生方死』代表萬物一出生就注定必然走向死亡. 這樣的觀念類似黑格爾《邏輯學》的一段話: 『有限的事物的這樣的有, 乃是以消滅的種子作為它們內在之有; 他們的生時就是他們的死時.

而『方死方生』, 以莊子的生死氣化的觀點來看, 一物的死就是此氣之散, 此氣之散可成他氣之聚, 也就是他物之生. 這樣一個命題肯定了生死的相互滲透, 也肯定了生與死的相互轉化.

同樣的『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也肯定了正題與反題的統一性, 可中有不可, 不可中有可, 就看從哪個角度去看.

〈齊物論〉:『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由是而得非, 由非而得是, 是非相反而相通.

〈齊物論〉:『是亦彼也,彼亦是也。

彼此雙方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彼此相互互轉. 角度一變, 對立的雙方就變成對方了.

草山:「所以莊子談這些的目的是?

無為:「我認為莊子是要人超越區分、對立、爭辯與是非而達到齊物跟齊論的目的..另外, 莊子還揭示了長短壽夭等概念的相對性.

〈逍遙遊〉:『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所謂大小, 長短, 壽夭都是相對的, 不足以自恃.

草山:「但雖然相對, 差別畢竟存在, 如何等同?

無為:「莊子當然不會笨到不知道這些差異. 他只是要人學著從道的高度來看萬物, 相對於無限的道, 有限的萬物都是一樣短暫渺小的, 只有不執著於這些相對的價值, 人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才能逍遙.

莊子還有物化的觀念.

〈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宗師〉:『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

〈大宗師〉:『孟孫氏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不知就先,不知就後,若化為物,以待其所不知之化已乎!

〈德充符〉: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與之變,雖天地覆墜,亦將不與之遺。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秋水〉: 『物之生也若驟若馳,無動而不變,無時而不移。何為乎?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至樂〉: 『天無為以之清,地無為以之寧,故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

物化也就是萬物的發展變化, 萬物都處在變化之中, 宇宙即一變化之流, 這也是合乎辯證法的.

草山:「我記得我們在談老子的時候有提到辯證法三大規律:

1. 對立統一: 揭示了客觀存在具有的特點,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動力。

2. 質量互變: 揭示了事物發展變化形式上具有的特點,從量變開始,質變是量變的終結。

3. 否定的否定: 揭示了矛盾運動過程具有的特點,其特點是自我否定、向對立面轉化。因此否定之否定規律構成了辯證運動的實質。

所謂物化的觀念符合辯證法可以說是物之生本來就蘊含死的元素, 隨著時間死的元素量會慢慢累積, 也就是量變, 累積到一定程度就產生質變, 由生變死. 從莊子的氣化論來說, 就是變回氣, 這些氣累積到一定程度, 量變再次產生質變, 又變成新的生. 所謂的萬物變化就是這樣符合三大定律的生死循環.

無為:「嗯! 總之, 莊子論證了現實中的大量矛盾, 論證了對立雙方相互依存, 相互滲透, 相互轉化的同一性.

 

1. 萬物為一的論證

無為:「最後, 我們再來看看莊子如何完成他齊物, 也就是萬物為一的論證.

1.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化解矛盾對立

〈齊物論〉:『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彼是就是彼此, 彼此乃相對而言, 從己方看, 此為此; 從對方看, 此卻是彼. 接下來肯定是非的相對性, 認為彼方之是非不同與此方之是非. 真的是有彼此嗎? 還是沒有彼此呢? 把消除彼此是非的對立當作認識的最高原則, 把忘卻矛盾差別當作獲得真知的關鍵, 在是非之輪旋轉的中心保持絕對的均衡, 擺脫一切彼此之分和矛盾對立. 利用對立雙方相依互轉的關係否認對立之為對立, 把有條件的同一性絕對化, 從而抹殺矛盾與差別. 看起來像是詭辯, 但如我們前面真知論所談的, 莊子的用意還是回到許多的是非是角度跟觀點的問題, 因此才認為應該站在超然的觀點來齊是非之論.

2. 利用萬物的皆有其存在的價值化解事物的差異性

〈齊物論〉:『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恑憰怪,道通為一。

萬物各有其本然, 各有其肯定的方面, 無一物沒有其本然之態, 無一物沒有其值得肯定之處, 每一事物各有其存在的內在根據, 各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 從道的角度來看, 萬物都是齊一無別的.

3. 利用結果相同化解事物現實狀況的具體差別

〈齊物論〉:『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曰狙公賦芧,曰:「朝三而莫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莫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莊子借朝三暮四的寓言說明, 只要總結果相同, 那麼一切現實的差別都不必計較, 而應該像聖人那樣, 把世界看作本來就是齊一無別的, 兩行的態度來隨任一切, 任何矛盾差別都不足動心.

4. 利用概念的相對性化解矛盾

〈齊物論〉:『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

總體的分是個體的成, 新事物的成是舊事物的毀. 分與成, 成與毀的概念是相反的, 又是統一的. 從道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的分與成, 成與毀, 一物的誕生就有另一物的毀滅, 因此萬物整體來看並沒有所謂的成與毀, 都是一個整體.

草山:「這有點像楚王失弓的故事.

無為:「嗯! 失弓跟得弓都在道裡面, 從道的角度來看, 沒有所謂的得跟失.

5. 承認對立普遍存在, 但鼓勵忘卻對立

〈齊物論〉:『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生死, 可否, 是非等對立面相依, 相參, 相轉. 聖人超脫一般是非, 不問生死可否之分, 一切因任自然.

〈齊物論〉:『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莊子認為是是非非, 無窮無盡, 所以不如忘卻一切是非, 超越一切對立, 以保持心靈的寧靜.

齊同萬物是莊子的論證核心. 所謂的旁礴萬物以為一』、天地一指, 萬物一馬也』、道通為一』、 萬物與我為』、萬物皆一』、 物視其所一』、入於寥天一等等說法都表明萬物為一是莊子論證的焦點. 莊子認為, 萬物既以為一則不必有所動心, 即所謂的不知耳目之所宜』、視其所一而不知其所喪不動心才能獲得精神自由, 即所謂的遊心乎德之和.

總結

從理論學說的角度來看, 莊子的哲學基礎或起點是安命論, 道生天生地, 道和天決定了社會人生的一切. 人在客觀的必然性面前無可奈何, 所以人只能安命無為. 既然現實中沒有自由, 只好在精神中追求自由, 這就是精神的逍遙, 精神的逍遙與得道的體驗是同一件事, 都是最高的精神享受. 所謂體道從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就是最高認識, 從人生論角度來看就是最高境界. 莊子講安命無為, 講認識不可靠, 講萬物一齊, 歸根究底就是為了論證如何達到逍遙遊的精神境界, 所以逍遙論是莊子哲學的理論歸宿.

連結安命論和逍遙遊的關鍵環節是無情而不動心, 只有無情而不動心才能毫無阻滯地安然順命 也只有無情而不動心才能超脫現實去直接體驗與道為一的至高境界. 無心無情也是莊子所謂至人淳樸之德的具體表現. 那麼為什麼要無情而不動心, 怎樣做到無情而不動心呢? 回答這一問題的便是真知論和齊物論. 莊子強調一般的認識方法和認識結果是不可靠的, 因此應該放棄一般所謂知, 而強調不知, 也就是不動心, 在此基礎上去體驗道的存在, 這就獲得了真知. 莊子又強調雖然對立是普遍存在的, 但對立的雙方是同一的, 萬物紛紜複雜, 歸根究底卻是齊一無別的, 因而無須用心於萬物的區別, 不如直接體認本根之道. 這就是莊子對於為什麼要無心無情, 怎樣從安命論過渡到逍遙的理論基礎.

綜上所述, 道和安命論是莊子哲學的起點和基礎, 逍遙論或體道是莊子哲學的歸宿和完成, 真知論和齊物論則是莊子哲學從起點到歸宿的橋樑.

關於莊子的思想, 我們就講到這吧!

草山:「好的! 謝謝啦!

 

~~~~

參考書籍:

1. 《莊子哲學及其演變》, 劉笑敢,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