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
與善仁,言善信,
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帛書本》
上善如水。
水善利萬物而有[靜],
居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矣。
居善地,心善淵,
予善天,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二. 白話翻譯:
 
上善的人好像水一樣. 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和萬物相爭, 停留在大家所厭惡的地方, 所以最接近於道. 居處善於選擇地方, 心胸善於保持沉靜, 待人善於真誠相愛, 說話善於遵守信用, 為政善於精簡處理, 處事善於發揮所長, 行動善於掌握時機. 只因為有不爭的美德, 所以沒有怨咎.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蘇轍:「避高趨下, 未嘗有所逆也, 善地也. 空虛寂寞, 深不可測, 善淵也. 利澤萬物, 施而不求報, 善仁也. 圓必旋, 方必折, 塞必止, 決必流, 善信也. 洗滌群穢, 平準高下, 善治也. 遇物賦形, 而不流於一, 善能也. 冬凝春冰,  涸溢不失節, 善時也. 有善而不免於人非者, 以其爭也.」
 
薛惠:「行己不爭, 避高處下, 『善地』也; 藏心微妙, 深不可測, 『善淵』也; 其施兼愛而無私, 『善仁』也; 其言有徵而不爽, 『善信』也; 治國則清靜自正, 『善治』也.」《老子集解》
 
2. 帛書本「予善天」
 
高明:「經文所謂『予善天』, 猶言水施惠萬物而功成身退好如天. 且經文多韻讀, 『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 『淵』、『天』、『信』皆真部字, 諧韻, 金本做『與善仁』者, 『仁』乃『天』字之誤, 或為後人所改」《帛書老子校注》
 
3. 帛書本「政善治」
 
張松如:「古書『政』、『正』本多通用. 《漢書.陸賈傳》:」『大秦失其正』,、此『正』即『政』之假字, 此例甚多. 五十八章: 『其政悶悶, 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 其民缺缺. 帛書『政』均作『正』,《老子》書中亦『政』、『正』相通』」《老子說解》
 
《老子今註今釋》

本章和七十八章集中歌頌和提倡水之德, 通過擬人化水的特性, 表達和論證自然無為之原則, 水和天地一樣沒有仁愛之心, 因此也沒有偏私, 於是能夠普遍地惠澤萬物, 這是水之德積極利物的一面. 水性柔韌, 與物無爭, 這似乎是被動的一面, 其表現似乎是消極的不爭, 其結果卻是積極的. 因為不爭才有利於實現和維護整體的和諧與人際間自然的秩序.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宏觀的角度:
 
《老子今註今釋》
 
「善利萬物」難道不應該得到承認和報償嗎? 按照一般的道德原則和行為標準, 當然是應該的, 然而老子哲學之超越之處就在這裡. 他要求「不爭」即不要求別人的認可, 表揚或回報, 同黨相爭, 兄弟鬩牆, 親朋反目往往不是在共同奮鬥的時候, 而恰恰是在大功告成或勝利在望的時候, 是在人人希望和爭取得到自己一份的時候. 而且爭鬥總是在追求公平與正義等美好的旗號下進行的. 這種爭鬥必然會破壞人類社會的自然的和諧與秩序, 而自然的和諧正是老子哲學的中心價值, 所以老子非常反對「爭」而提倡「不爭」. 看見「不爭」確實是「無尤」的前提.
 
微觀的角度:
 
「花若盛開, 蝴蝶自來; 人若精彩, 天自安排」(網路文章)
 
我們生命中的一切所願,其實不應該用「追求」,而應該用「吸引」。
 
曾經,有一個人為了得到美麗的蝴蝶,便買來一雙跑鞋、一只網子,穿上運動服,追逐奔跑了很久,终於在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中抓到幾隻。
可是蝴蝶在網子裡恐懼掙扎,絲毫没有美麗可言。
一有機會,蝴蝶就會飛走。
這就叫「追求」。
 
另一個人也很喜歡蝴蝶,他買來幾盆鮮花放在窗台,然後靜靜地坐在沙發上品著香茗,望著蝴蝶翩翩而來,心情猶如吸蜜的蝴蝶。
這就叫「吸引」。
 
「追求」是從自我的角度考慮,忽視了事物内在的微妙規律,所以常常事與願違。
「吸引」則是從完善自我、奉獻自我出發,順應了天理,投其所好,因而皆大歡喜。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