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棁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帛書本》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允之,不可長葆也。
金玉盈室,莫之能守也;富貴而驕,自遺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竹簡本》
持而浧之,不不若已。湍而羣之,不可長保也。
金玉浧室,莫能守也。富貴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二. 白話翻譯:
 
累積到了滿盈溢, 不如及時停止. 錘鍊到了銳利, 不能長久保持. 金玉堆滿家中, 沒有人能守得住. 富貴而驕傲, 自己招致禍患. 功成了就身退, 這才是合乎天道.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老子今註今釋》
 
「功成身退」並非只限於有地位的人, 王真: 「身退者, 非謂必使其避位而去也, 但欲其功成而不有耳.」不只適於有官職的人, 而且適用於有功之人. 這是因為任何有功之人認為自己有權利或暗中期待回報, 或公開要求報答. 一旦這期待或需求超出對方的考慮和意願而不能實現, 就有可能成為不快或衝突的導火線. 權利, 名譽, 地位更是爭奪的主要對象, 求之者所求往往高於予之者所願. 於是難免一次又一次的火拼爭鬥, 太平天國建都後, 不斷的內鬨殺戮, 不過是一個比較明顯的例證罷了.
 
論功行賞, 知恩報德, 是人人接受的社會規範和道德原則. 對這一點不會有分歧. 分歧起源於「賞多少」, 「如何報」? 其中的數量, 方法和程度通常沒有公道標準, 因而就永遠有導致衝突的可能. 不過別人對自己的功如何賞報是別人的事, 既然自己不能決定, 就不必期求太多. 值得注意的是, 功成身退有可能是個人一時的權宜之計, 可能是不得已的選擇. 但這算不上是在實踐老子哲學. 按照老子哲學, 功成身退是建立在對宇宙, 社會, 人生的根本理解基礎之上的, 是自然, 輕鬆, 平靜的. 當然達到這種境界並不容易, 但至少是值得欣賞的.
 
歷史一再印證老子的智慧
 
李斯腰斬
 
李斯當秦國宰相時, 富貴集於一身, 顯赫不可一世, 然終不免為階下囚. 當他臨刑時, 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 出上蔡東門, 逐狡兔, 豈可得乎?」
 
范蠡功成身退
 
范蠡在勾踐打敗吳國之後就離開, 離開前還寫了封信勸文種也離去, 但文種不聽.
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種遂自殺。
 
韓信身敗
 
韓信在楚漢對峙時, 謀士蒯通說:「足下為漢則漢勝, 與楚則楚勝…誠能聽臣之計, 莫若兩利而俱存之, 參分天下, 鼎足而居…蓋聞天與弗取, 反受其咎; 時至不行, 反受其殃, 願足下孰慮之.」
韓信回他說: 「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
 
蒯通又舉了文種跟范蠡的例子跟韓信說:「…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臣請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引兵下井陘,誅成安君,徇趙,脅燕,定齊,南摧楚人之兵二十萬,東殺龍且,西鄉以報,此所謂功無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歸楚,楚人不信;歸漢,漢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歸乎?夫勢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竊為足下危之。」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吾將念之。」
 
過了幾天, 蒯通又進言: 「故知者決之斷也,疑者事之害也,審毫氂之小計,遺天下之大數,智誠知之,決弗敢行者,百事之禍也。故曰『猛虎之猶豫,不若蜂蠆之致螫;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孟賁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瘖聾之指麾也』。此言貴能行之。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願足下詳察之。」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蒯通說不聽,已詳狂為巫。
 
結果在韓信把好朋友鍾離昧的首級在陳地獻給劉邦時被抓起來, 韓信這時才後悔說: 「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 從楚王被貶為淮陰侯, 後面更因陳豨造反案被蕭何騙到到長樂宮被呂后斬於鐘室.
 
張良功成身退
 
張良在劉邦分封功臣時, 懇辭了劉邦齊三萬戶的封賞, 只要了一萬戶的留縣, 當了留侯.
 
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鬬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等到劉邦滅了黥布, 留侯又辭官歸隱.
 
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讐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微觀的角度:
 
《究竟真實》
 
富貴的人最容易驕傲, 也容易招致禍患.
 
子貢:「貧而無諂, 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不如貧而樂道, 富而好禮?」
 
孔子認為被動的無諂, 無驕還不夠, 而應該進一步主動的樂道及好禮. 貧而樂道, 則不以貧為苦; 富而好禮, 則不易遭忌.
我們活在世界上, 不能避免當工具的命運, 但是一定要知道自己還有選擇的空間, 可以功成身退, 在某個範圍裏讓自己過得比較有自主性.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