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為:「今天我們來談老子思想體系中的道跟德, 也是老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二個範疇.

草山:「老子的道好像很玄, 不但不容易理解, 而且說法也眾說紛紜.

 

無為:「沒錯! 以中文為媒體的學術界的解釋大約可分為四類:

 

1.       本體或原理類: 以胡適和馮友蘭為開端和代表, 絕大多數華人學者的觀點屬於此類.

2.       綜合解說類: 以方東美為代表.

3.       主觀境界類: 僅牟宗三提倡.

4.       貫通解釋類: 以袁保新為代表.

 

這些探討比較學術, 我就直接跳過, 直接介紹劉笑敢先生的說法, 基本上是屬於第四類, 貫通解釋類. 所謂的融貫解釋就是提出一個貫通性的定義來消解實然跟應然之間的分離. 根據是方東美先生的理論: 『根據中國的哲學傳統, 存有學也就是價值論, 一切萬有存在都具有內在價值,  在整個宇宙之中, 更沒有一物缺乏意義.』這跟西方實然跟應然涇渭分明的哲學傳統很不一樣, 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的特色.

 

道的概念在西方哲學中找不到適當可以歸屬的領域, 宇宙論、本體論、政治學、價值論、自然觀、社會學、人生論等都無法包含道的複雜意含. 然而, 道的意義又與這些領域都有某種或多或少的關聯. 劉笑敢先生認為老子的道可以概括為關於世界統一性的概念, 是貫穿於宇宙、世界、社會、人生的統一的根源、性質、規範、規律或趨勢的觀念. 概括起來, 包括統一的根源(第一因)統一的根據(規律)二方面. 也就是說, 道的概念所針對的問題是一切存在的總根源在哪裡? 天地萬物的總根據在哪裡的問題. 總根據是形而上的, 但也一直貫通到形而下乃至人生之中, 或者說是從存有界(規律)貫通於價值界(規範).

 

草山:「所以類似基督教的上帝.

 

無為:「是的, 雖然有差異, 但從總根源跟總根據來說, 可以做這樣的類比.

 

草山:「可以說明一下宇宙、世界、社會、人生的範圍嗎?

 

無為:「嗯, 宇宙是指時空; 世界自然界; 社會人類組成的各種各樣的群體; 人生特指有關個體存在的問題. 強調從宇宙、世界、社會到人生是為了強調道的概念本身的貫通性獨特性. 為了方便起見, 有時也會用世界或萬物來代表這四個方面.

 

道是老子對世界統一性的根據或原因的一種解釋(explanation)詮釋(interpretation). 說它是一種解釋, 因為道的概念有描述客觀原因的意圖, 反映了老子探求世界真相之意圖; 說它是一種詮釋, 因為道的概念也融入了主觀的體驗, 有價值取向的意義, 二者合而為一.

 

世界根源之道: 生成而不佔有

 

草山:「道做為世界的根源, 具體意義為何?

 

無為:

 

《老子》〈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爲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爲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爲教父。』

 

對於這一章的一、二、三還有生, 不同的學者看法不同. 劉笑敢先生認為這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說法不是對宇宙產生的實際過程的真實描述, 而只是對宇宙生發過程的一個模型化的處理, 也就是說, 這裡的一、二、三都不必有確切的指代對象. 這裡的生不必是母生子的生, 也不必是實際生產或產生的生. 而是類似於有無相生戎馬生於郊的生, 只是從中出現的意思. 此外, 道生一的一和萬物得一以生的一也不必是同一個一. 萬物得一以生的一是萬物生存的統一的根本依據, 道生一的一只是世界生發過中的最初階段的一個圖示符號. 在這個世界上, 萬物都包括陰陽兩個方面, 兩個對立的方面衝湧激盪而和諧相生. 所謂的『一生二,二生三』的過程只不過是這一過程的圖式化描述. 說明這過程油少到多, 由簡單到複雜.

 

以上是順著講宇宙的從無到有, 反過來說則是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第四十章). 也是關於宇宙萬物起源的概括性描述, 這種描述也說明老子確信世界有一個總根源, 老子常把這個總根源比喻為母性:

 

《老子》〈第二十五章〉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爲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爲之名曰大。』

 

在天地之先有一渾淪之物, 它獨立於萬有之外, 不受任何存在的影響, 是天下一切的起始, 相當於宇宙之母. 道只不過是勉強給它的一個名號. 類似的比喻很多, 還有第六章的玄牝之門』、 『天地之根』. 第四章的『萬物之宗』, 第一章的『萬物之始』『萬物之母』等, 這些比喻和說法都證明老子確實有一個世界總根源的觀念. 這個總根源又是貫穿於宇宙、世界、社會與人生之中的總根據, 但在內容上卻獨立於人的價值世界之外, 『獨立而不改』, 因此作為價值世界的形上基礎才有崇高的地位和特質.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 老子明確地認為宇宙的總根源不是神而先於神, 所以說『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草山:「老子為什麼會想到世界有一個非意志、非情感、無目的的先於上帝的存在呢?他怎麼會想到『道可道, 非常道』呢?

 

無為:「只能說有二種可能: 一種可能是老子真的體驗親證過道, 但這就走向神祕主義了. 另一種可能是這樣的深刻思想來自老子理性的思考, 只是沒有把這一思考過程顯露出來罷了. 老子哲學所提倡或所主張的雖然不是理性的推理, 但它的產生卻離不開理性的引導. 我們不應忽視老子哲學中所深涵的理性精神, 其中有非常深遂的理性思辯.

 

我個人認為是後一種可能性比較大, 但也不敢完全否認第一種的可能性. 因此老子的智慧非常高, 與西方任何哲學家相比都毫不遜色.

 

草山:「難怪前一陣子看過一個短片說一個俄羅斯留學台灣的金髮美女說中國最性感的男人是老子, 她最愛老子. 原來老子的性感來自於他的智慧, 算她識貨. 在她眼中, 一般男人跟老子相比可就膚淺極了吧!

 

世界根據之道: 扶持而不主宰

 

無為:「哈哈! 連外國人都這麼愛我們的老子, 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需要珍惜此一寶貴的文化遺產. 現在, 我們再來談談道作為總根據的意義.

 

道的功能並不是在萬物產生之後就消失了, 而是繼續發揮著作用, 成為萬物存在發展的依憑. 但萬物雖然依憑於道, 道卻是自然無為, 無心無情, 不恃不宰, 所以這種類似於決定性或必然性的作用又不同於『絕對精神』或神祇.

 

道也不同於自然規律, 因為自然規律是沒有例外的, 只要符合某種條件, 必然會出某種現象或結果. 道所代表的只是一種大致的趨勢. 這種大趨勢一方面不可扭轉, 另一方面對具體存在又不直接干涉. 道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作用的總根據.

 

所以, 每當老子提到道作為萬物之根據之作用時總是同時強調兩個方面: 一方面道賦予萬物以秩序, 是萬物存在生長發展的依據, 萬物不可能離開道而得到養育和生長, 道的這種作用和所謂本體規律都有相似之處; 另一方面道卻不居功, 不恃能, 不主宰和控制萬物, 在這一方面, 道不僅不同於上帝和神靈, 而且也不同於規律的確切性和決定性.

 

《老子》〈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復之。

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德、物、器四者是從總體到個體, 從抽象到具體的階梯跟過程. 道是最高的總體和抽象, 器是最後的個體和具體, 物介於其間, 但偏重於器, 是一切具體之器的共同之物, 相當於氣, 質料, 物質一類普遍之物的存在. 德則介於道與物之間, 講道是全體, 德是具體, 但不宜把德限定在具體之物. 德是是一物得之於道者, 一物所得於道已成其體者為德, 德可以說是一物的本性. 如果用亞里士多德四因說來比喻, 道是目的因也是動力因, 德是形式因, 物是質料因. 德也是道之功能的具體體現和保證.

 

雖然德在萬物的生成與存在過程中扮演道之具體體現的重要角色, 但得更偏重道之德行規範的意義, 所以有『玄德』的說法, 而『玄德』就是『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之德. 這既是最高之道本身的品德的體現, 又是體現道之品德的聖人之德. 雖然道本身就體現了老子的價值取向, 但這種價值取向更多地是靠德來體現和表述的.

 

《老子》〈第五十一章〉

『大道氾兮,其可左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衣養萬物而不爲主。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爲主,可名爲大。以其終不自爲大,故能成其大。』

 

就道的作用之重要, 之偉大來說, 道可與世界上任何一種關於世界起源和根據的觀念相媲美, 意義相當於上帝; 但道的謙柔和讓, 自然無為, 卻是沒有任何概念可以相提並論的. 道的風格, 姿態或方式極為平凡, 故『可名於小』; 其作用功能至巨至偉, 故『可名為大』. 最後說『以其終不自為大, 故能成其大』, 反映了老子的價值取向, 也說明在老子哲學中, 道對萬物的決定作用和對人類的規範作用是渾然一體的.

 

《老子》〈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天地、萬物、神靈、河川、侯王的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都有賴於道的作用. 這是用極力鋪排渲染的手法強調自然、社會、神靈以及政治生活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保障, 也就是道作為一切存在的總根據的作用, 失去這個總根據, 宇宙、世界、社會、人生都會脫序而陷入危機. 這也說明老子之道本來就是貫穿於形而上與形而下世界之中的.

 

總而言之, 道的總根據的作用只是一種自然的大趨勢, 它既是實然, 決定了萬物生存發展的秩序; 也是應然, 提供了世界最重要的價值和修養原則. 它既為世界規定了某種程度的帶有必然色彩的方向, 又為眾多的社會行為單元留下了相當的自由發展的空間.

 

我們今天就先談到這裡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