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帛書本》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遠其輜重。雖有環館,燕處則昭若。
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竹簡本》無
二. 白話翻譯:
重是輕的根本,靜是動的主宰.因此君子整天行路,都不離開載物的車輛,雖然享受尊榮,卻不會沉溺其中.為什麼萬乘大國的君主,還以輕率躁動的態度治理天下呢?輕率將會失去根本,躁動將會失去主宰.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A. 王弼本作「聖人」,帛書本,《韓非子.喻老》作「君子」
《老子古今》「今河上本、王弼本『聖人』見於二十八章三十二次,比帛書本至少多出四次.可見後來編者喜歡改換或增加聖人.」
蔣錫昌說:「『聖人』乃理想之主,應深居簡出,以『無為』化民,不當終日行道,常在軍中管理輜重之事,誼作『君子』為是,當據諸本改正.」
B. 輜重:軍中載器械糧食的車,嚴靈峰改「輜重」為「靜重」,
嚴先生說: 「河上公註曰:『「輜」,「靜」也.聖人終日行道,不離其「靜」與「重」也.』河上公以『靜』、『重』對文是也…按本章上下文,俱以『重』、『靜』、『輕』、『躁』對文,可證. 」
2.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A. 榮觀:指華麗的生活.榮:豪華; 觀:樓觀
B. 燕處:安居
C. 《老子古今》「帛書本作『雖有環館,燕處則昭若。』帛書甲乙本原作『環官』,整理書者云:通行本作『榮觀』,范應元註『觀,一作館』.
《說文》: 『館,客舍』《倉頡》: 『闤,市門也. 』疑『環官』讀為『闤館』, 闤與館乃旅行必經之地,急躁之處.
3.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A. 萬乘之主:指大國君主
《老子古今》「『主』,帛書甲乙本均作『王』…老子也常稱諸侯為『王』或『侯王』」
B. 以身輕天下: 任天下而輕用自己的生命
河上公說: 「王者至尊,而以身行輕躁乎?疾時王者奢恣輕淫也.」
《老子古今》「『輕天下』,帛書甲乙本均作『輕於天下』高明曰: 『以身輕於天下』,即輕以身為天下,是第十三章『貴以身為天下』、『愛以身為天下』之反義.」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A. 永樂大典作「輕則失根」跟首句「重為輕根」相應.但王弼跟帛書本皆作「本」.
B. 蔣錫昌說:「『輕則失根,躁則失君。』言人君縱慾自輕,則失治深之根;急公好事,則失為君之道也.」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本章還是針對萬乘之王治理天下應少欲無為,靜重為本. 跟孔子的「君子不重則不威」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孔子這句話是用在為學、交友與修養.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謹言慎行,儀態穩重確是身為主管者取信於下屬,讓下屬敬重應有之領導者風範.而不輕易干擾天下百姓的無為思想則更是道家思想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