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帛書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竹簡本》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二.    白話翻譯:

名聲與身體,哪一個更親近?身體與錢財,哪一個更貴重?獲得與喪失,哪一個更有害? 過分愛惜必定造成極大的耗費;儲存豐富必定招致慘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羞辱;知道停止,就不會碰到危險,這樣就可以保持長久.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身與貨孰多﹖

多:重
奚侗:「《說文》:『多,重也』誼為重疊之重,引伸可訓為輕重之重.《漢書.黥布傳》:『又多其才.』師古註:『多,猶重也』」

2.    得與亡孰病﹖

得:得到名利
亡:亡失生命

3.全文

《老子今註今譯》

「常人多輕身而徇名利,貪得而不顧危亡.老子乃喚醒世人要貴重生命,不可為名利而奮不顧身.」

《老子古今》重身還是無身?

「本章開始提出的疑問句是『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全文隱藏的答案顯然是身比名親,身比貨重.王淮說:『名與身既是身外之物,皆無益於生.豈只無益與生,甚且為生之累而有害與生.』莊子以為烈士殉名,貪夫殉利,所殉雖不同,其為殉則一.所謂『殉』者,以身從物之謂也.老莊貴生之思想在先秦為一大發明,貴生思想之精義,在視生命本身為一『目的』,且唯一絕對之『主體』,具有絕對之『價格』,凡無益於生之身外之物,皆不值得重視.這是強調老子思想有重生或重身的一面,這禮的身或生都是以肉體生命為主,兼及社會生存的.

這一理解當然是正確的,第二十六章批評君主『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為天下?』第五十九章就講到『長生久視之道』,顯然老子思想是有重視肉體生命、自然生命的意思,這也是日後追求長生不老的道教能夠以老子為始祖的根據.然而,老子對身體和生命的態度卻沒有這樣直接簡單.第七章講到『不自生』,地十三章講到『無身』,第五十章反對『生生之厚』,第七十五章主張『無以生為者』,似乎與『重身』相矛盾的說法還不少,關於這種矛盾的討論之作很少見到,因此這裡有必要根據《老子》全文,再作進一步的辨析.

察老子直接反對重身或重生的言論大多是以反求正、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思路,並非真的反對重生或重身.第七章說得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顯然是以不自生為長生的手段,以長生為目的和效果.第五十章帛書本說:『而民生生,皆動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末句王弼作『以其生生之厚』這是說一般人以生為生,直接求生,這就是求生之厚,也就是狹隘地、直接地過度求生,結果適得其反,是動而之死地.這也不是反對重生,而是反對一般人的直接求生的方法,其實際主張的恐怕還是以反求正式的求生,即不孜孜以求地直接求生,如此才能真正養生.第七十五章說:『民之輕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夫為無以生為者,是賢貴身.』這也明顯地是反對直接地、狹隘地求生,主張『無以生為』,並非反對重生.至此,我們可以肯定,《老子》與重生似乎相矛盾的說法本質上並不矛盾,只是強調重生的手段或方法與眾不同而已.《莊子》書中也有追求自然本性的一面,但也有以殘軀無用之身求全身的一面,更有超越生死或其生死的一面.道教則以老莊重生、全身的這一方面結合神仙思想發展出長生不老的追求.
以上所說有一例外,第十三章所說的大患之身則不是自然生命之身,而是利益之身,寵辱若驚之身,這裡的『無身』是去掉私利之身,而不是不要肉體身命,也不是通過不要生命而獲得生命的意思.這要細讀上下文來仔細辨析.

本章最後的結論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長久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意思,並非僅限於肉體生命.關於『知足』與『知止』,王淮說:知足,是主觀上的知止;知止,是客觀上的知足.易言知,知足是心理上的一種節制,知止是行為上的一種節制.主觀心理上有節制,故不辱(辱:指心理上之煩惱與窘困);客觀行為上有節制,故不殆(殆,指行為上之挫折與打擊).又:知足是治本,知止是治標;標本兼治,故可以長久也.」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究竟真實》

「為了追求『名』、『貨』而勞累貨傷害身體,可謂得不償失、因為人的身體是無法替代的.其次,『得與亡』是兼指名、貨而言,出名得利,常常帶來後遺症;無名無利,反而可以清靜生活.這不只是『鐘鼎山林,各有天性』的問題,並且還考慮到人生長遠的苦與樂.

人若能區分內外,進而重內輕外,做到『知足』與『知止』,自然可以安全自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