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立華教授認為〈逍遙遊〉可以被視為《莊子》內篇的總綱,以下內容摘錄自楊立華教授《莊子哲學研究》一書。

作為《莊子》內篇的開篇,〈逍遙遊〉可以被視為《莊子》內篇的總綱,其中不僅有哲學問題的引入和基本視野的敞開,此後各篇的核心概念,思想主題也或隱或現地出現在文本的細節當中。

〈逍遙遊〉與〈齊物論〉的關聯:

1. 知、年、待

〈逍遙遊〉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竟,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齊物論〉

「然則我與若與人俱不能相知也,而待彼也邪?化聲之相待,若其不相待,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窮年也。何謂和之以天倪?曰:是不是,然不然。是若果是也,則是之異乎不是也亦無辯;然若果然也,則然之異乎不然也亦無辯。忘年忘義,振於無竟,故寓諸無竟。」

這段話是長梧子對瞿鵲子的回答,是理解和把握〈齊物論〉思想的關鍵,它的核心思想與〈逍遙遊〉的關聯顯而易見。

2. 對至德之境的描述

〈逍遙遊〉

「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礡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

〈齊物論〉

「眾人役役,聖人愚芚,參萬歲而一成純。萬物盡然,而以是相蘊。」

二者都是對至德之境的闡述。其中,「旁礡萬物以為一」跟「參萬歲而一成純」的思想內涵和宗旨是一致的。

〈逍遙遊〉與〈人間世〉的關聯:用 (有用即被用,被用即有患,無法逍遙)

〈逍遙遊〉

「惠子謂莊子曰:『魏王貽我大瓠之種,我樹之成而實五石。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為其無用而掊之。』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沉,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匠石歸,櫟社見夢曰:『女將惡乎比予哉?若將比予於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屬,實熟則剝,剝則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終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擊於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無所可用久矣,幾死,乃今得之,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與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幾死之散人,又惡知散木?』」

「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梁;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咶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樿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之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

〈逍遙遊〉最後二章惠施與莊子的對話,都是圍繞「用」這一個概念展開的。其中「大樹」這個喻象跟〈人間世〉「匠石之齊」和「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這兩章有明確的指涉關係。而「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避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一節,則是對〈人間世〉裡種種用世危險的映射。

〈逍遙遊〉與〈應帝王〉的關聯: 無所用天下為

〈逍遙遊〉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
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應帝王〉

「天根遊於殷陽,至蓼水之上,適遭無名人而問焉,曰:『請問為天下。』無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問之不豫也?予方將與造物者為人,厭,則又乘夫莽眇之鳥,以出六極之外,而遊無何有之鄉,以處壙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為?』」

這二段凸顯出莊子對治理天下的態度,指涉關係非常明顯。

在《莊子》內七篇中,〈逍遙遊〉的位置類似總綱和緒言。但內七篇之間複雜的鏡像關係,使得每一個概念和主題,都在相互映照關係中呈現出蘊意無限的豐富層次。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