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出SOS信號

是當你感覺快要陷入情緒勒索的壓力之中時,發出一個SOS的信號。你不必知道破解這些行為內在動機的密碼,也不必揮動警示的旗幟,你只需要記住改變最初的三個步驟的首字母縮寫SOS:停下來(stop)、觀察(observe)和謀劃(strategize)

步驟一:停下來

這聽起來很容易,但其實很有挑戰性—尤其是被勒索者感到給出回答的壓力很強大時。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時間思考,並遠離壓力。你需要學會說一些爭取時間的話,讓局面緩和下來。下面,我針對你的第一反應給出了一些建議,不論對方的需求是什麽。

★我現在無法回答你,我需要時間思考。
★這個太重要了,我不能倉促決定。讓我想一想。
★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決定。
★我對你的要求感到不怎麽確定。我們稍後再談論吧。

如果勒索者強迫你馬上做出決定,你就繼續重覆這些話。那麽你應該要求多少時間呢?顯然,要求越苛刻,風險就越高,你需要的時間也就越多

當一個勒索者強迫你做的事情不在重大議題之內時,你應該讓他或她知道,你至少需要24小時的時間來做決定。然後,你要用自己爭取到的時間來做一個決定,並且堅持它。

情緒勒索之所以與眾不同,是由於你會感到一種緊迫感,就像有一個鬧鐘在不停地滴滴答答地催促你。勒索者的要求被擺在桌面上,而且你必須在一定時間裡做出回應。很多勒索者的壓力源於一種想法,認為時不我待。如果你抽身其外,你會發現大部分情況下沒有什麽是緊急的,當然除了在勒索者的腦子中。也許對於勒索者來說存在一個重要的期限—但是這個期限並不是你的。

勒索者也許會把你的拖延當作是拒絕或者否定性的回答,作為結果,他們可能會馬上向你施加壓力。僅僅說一句“我需要時間”,你就轉移了關係中力量的平衡,把勒索者置於等著看你會做什麽的境地—一個被動的,對他們來說不那麽有權威的角色。當勒索者試圖重回以前的位置時,你就要準備好應對更大的壓力。我們熟悉勒索者的劇本,而當他們要堅持自己的劇本時,我們就要堅持自己新的應對模式,並在心中重覆“我能經受得起”。

舊習慣的力量和勒索者製造迷霧的技巧會讓使用新應對模式的人感到氣餒。施暴者不喜歡放棄任何控制手段。對於任何強烈反對爭取時間策略的勒索者,說清楚你的動機會很重要。

你可能會這樣說:

這並非權利鬥爭。
我這樣做不是想控制你。
我需要更多的時間考慮你的需要。

如果和你打交道的是一個理性的人,這些體貼和保證的話,會有助於消除緊張。

當你繼續使用這些語句時,勒索者的反應也許會變得越來越絕望。他們能說的就是:“給我—現在。”為了有益的改變而學會忍受不安的感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但是我們必須得做。在過去,不安總是屈服的序幕,但是現在你改變了這一切。也許你會感到情緒不穩定,不過為了重獲完整性,覺得心虛、感到焦慮都不是問題,這說明事情正在發生從內到外的轉變。我向你再次保證,當轉變發生時,感到不安是非常自然的。

如果使用這些話語後你仍然感到焦慮和壓力,你就必須做些事情來緩解你的不安—走開。給自己找個藉口,走到另一個屋子裡,讓自己冷靜幾分鐘。你可以說“我要喝點水”或者“我要去一下衛生間—我馬上會回來”之類的話。與勒索者保持身體上的距離,哪怕只是一兩個房間的距離,都可以緩解緊張的氛圍。與此同時,在情感上與勒索者保持一定的距離也非常重要。

步驟二:成為一個旁觀者

當你處於勒索的壓力之下時,從情緒層面上升到理智層面是有用的,因為這可以使我們更容易擺脫讓我們的認知斷裂和扭曲的恐懼、責任和負疚感。我並不是讓你疏離你的感覺—我只是想為它添加認知和理性,這樣你就不會只被情緒所驅使。

進人旁觀者的角色,花點時間想想勒索者的要求。你的感覺猶在,,仔細審視一下自己所處的情境。問問自己剛剛發生了什麽?”把問題的答案寫下來應該是一個好主意,把你所掌握的知識寫下來也會有助於你保持情感距離。

首先,看看勒索者的要求。

★他想要什麼?
★他是如何提出要求的?例如,他是用可愛、威脅或者不耐煩的方式提出的嗎?描述出這種情況。
★當你沒有馬上同意時,勒索者的反應是什麼?在這裡,你需要考慮的是勒索者的表情、語氣、身體語言,越具體越好。勒索者的眼神和動作、他們手部的姿勢、他們說話時所站的位置和他們的語氣、他們的身體姿態以及整體的情緒狀態。把你想到的都寫下來。

現在,再來看看你對勒索者要求的反應。你在想什麽?記下你腦子裡在想什麽,把注意力放在不斷重複或者突出的想法上。它們能讓你洞察自己多年來養成的信念。我所看到的被勒索者的常見信念有:

★付出的比所得的更多也沒有關係。
★如果我愛某個人,我就要對他的幸福負責。
★對,愛一個人就要讓他高興。
★如果我真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別人會認為我很自私。
★被拒絕對我來說是可以發生的最壞的事情。
★如果沒有其他人把問題解決,就要看我的了。
★我從來沒有贏過這個人。
★別人比我更聰明,也更強壯。

★這樣做又不會死,他真的需要我。
★他的需要和情緒比我自己的更重要。

以上陳述哪些對你來說是真實的?哪些是你最確信的?問問自己:“我從哪裡學到了這些,我有這樣的信念多久了?”這些信念沒有一個是正確的,而我們卻持之不疑,因為這是多年來潛移默化學習的結果。我們經常認為這些信念是我們自己的選擇,而其實,它們是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中有影響力的人—父母、老師和密友灌輸給我們的。在應對勒索時,識別我們的信念非常重要,因為信念是情緒的指針。

情緒不是我們經常想的那樣短暫、獨立。情緒是我們思想的反應。幾乎每一次由情緒勒索引起的焦慮、悲傷、恐懼和內疚的感覺,都產生於我們的錯誤或負面信念。我們要對別人慷慨、要有愛心、要負起責任。這些信念是我們情緒的源頭,而我們的行為則經常試圖平復由那些錯誤信念引起的不安的情緒。底線是:為了改變自我欺騙的行為模式,我們必須從根本的因素著手—我們的信念

你的感覺如何?

當你回顧自己與勒索者的交易時,你有什麽樣的感覺呢?寫下你所意識到的所有感覺,使用下表中的情緒詞作為你練習的開始。

情緒勒索筆記(四)

在你看表的同時,確認你有這些感覺時的生理反應。這些感覺會讓你的胃翻江倒海嗎?會讓你的脖子疼痛嗎?會讓你的後背緊張嗎?會讓你的臉頰滾燙嗎?注意你的身體是如何對這些感覺做出反應的。

有時,身體會透露出真相,而大腦則不會。我們也許會說我們真的不焦慮—然後卻發現自己因緊張而濕透了。身體上的反應是無法否認和為自己找藉口的,因為身體是不會對你說謊的。請記住,任何時候你意識到自己有憤怒或者憎恨的感覺時,你就要謹慎小心地提防那些不是對你最為有利的要求。

你的燃點是什麽?

觀察你自己,想想過去發生的勒索事件,然後列出最可能讓你屈服的勒索者的行為。下面是一些我所見過的能夠誘使被勒索者屈服的勒索者的行為。

★吼叫。
★重重地關門。
★說讓我們自我感覺很差的特殊語官(像大傻瓜、自私等)。
★露出一張憤怒的臉—紅臉、皺眉、怒容。
★沈默以待。

把這些行為和你的感覺聯繫起來:當勒索者……我感到……

當你作為旁觀者時,重要的是盡可能對自己誠實。不要對感覺做判斷以及評價它們,也不要費心去想它們是對還是錯,更不要去想自己是否有權有這樣的感受。你無須做出評價,你要做的就是觀察。我發現以下面的句子作為開始來描述他們的觀察,對很多人來講很有幫助。

★難道這不好笑嗎?
★我從現在開始發現……
★我從來都沒有認識到……
★我逐漸意識到

保持這種觀察,直到你開始把你的信念、感覺和行為聯繫在一起。勒索者本能或有意地製造了這些聯繫,並借此保持他們的優勢。但是現在都扯平了,而且曾經的“內幕信息”你也能夠得到了。

是時候做決定了

需求的三種類型

你回顧一下別人對你的需求,然後再回答幾個問題。把你的回答寫下來,與此同時,不要自省、不要摻雜你寫在紙上的那個人的感覺。如果你的想法有了改變,可以擦掉並替換原先寫下的回答;或者,如果你有了新的認識,你也可以過後再加上。

★這個需求中有什麽令我不安嗎?它是什麽呢?
★這個需求中哪些是我可以滿足的,哪些是我不能滿足的?
★別人的需求會對我造成傷害嗎?
★別人的需求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嗎?
★別人的需求中考慮了我的需要和感受嗎?
★是需求中的某件事,或者是它被提出的方式讓我感到害怕、有責任或內疚嗎?它是什麽?
★這個需求對我意味著什麽?

當你檢查你的回答時,你會發現大多數的需求都能被歸入以下三類:

★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需求。
★包含了重要議題的需求,你的完整性受到了威脅。
★包含了重大生活議題的需求,屈服會造成你或他人受到傷害。

沒有什麽大不了的需求

無論發生了什麽,也不會有人受到大的傷害。在這個領域發生摩擦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來自勒索者的施壓策略,而不是需求本身的原因。我們有些人對於這一類的需求會自動地向勒索者讓步,以為這樣做是沒有什麽害處的,不過是小菜一碟,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請留意,“自動”這個詞我希望你在與情緒勒索者打任何交道時都盡力避免使用。不管事情有多麽小,都要對需求進行檢查,尤其是它被提出來的方式。再清楚地了解讓你心煩意亂的是需求的哪些部分,然後把情緒勒索的交易行為置於整個關係背景下加以考察。

與很多過度反應的勒索者相比,很多情緒勒索的對象反應太消極。這意味著他們忽視了自己不安的感覺,不承認有事情困擾著他們,他們尋找藉口來說服自己,他們對別人要求的拒絕是沒有理由的。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一個過度消極者,我建議你問問自己:

★在這樣的關係中,我養成了某種行為模式嗎?
★我是不是有說“沒有什麽大不了”、“沒有問題”、“我沒有什麽愛好”或者“我才不管呢”的習慣?
★如果完全取決於我,我會怎麽做?
★我的身體告訴我的是不是與我的大腦告訴我的不一樣?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麽是時候表明你的立場和表達你的願望了。你或許決定說“是”,但是你需要弄清楚別人的需求中的哪些因素困擾了你,然後下決心把這個情況告訴勒索者。要允許你自己說“我不想……”或者“我不喜歡……”。不要質疑你自己對某些相對不那麽重要的事情說“不”的權利。在面對小問題時堅持自己的立場,會讓你有機會學到必須掌握的技巧以處理在風險更高的時候出現的狀況。勒索者施加的壓力會讓人有受到侮辱、貶低或詆毀的感覺,不要輕視這種感覺,也不要因為擺在桌面的問題不太重要,或者你沒有打算去反對而忽視它。

有意識的讓步是在你思考過別人的需要,以及通過觀察理解了自己的思想、感覺和愛好並切斷了自動讓步機制後,你所做的選擇。如果使用得當的話,有意識的讓步是你達到自己最重要目的的最佳方式。但是請記住,這種形式的屈服是仔細思量的結果。它是我已經講過的停下來、做一個旁觀者,以及分析需求類型三個步驟後的第四步。

★當你檢查了別人的需求並發現其沒有負面影響時,有意識的讓步是一個好的選擇。雖然這個過程中可能伴隨著彼此的抱怨或慍怒,但是這並非習慣性的爭吵,你們也不會陷入情緒勒索。也許你認為別人要求你做的事情很無聊、很無趣,但是要求本身是無害的。為了保持一種良好的關係,人們會很自然地相互遷就,你可以把自己同意的舉動視為是一種遷就,一種很可能取得回報的、慷慨的表示。

★你檢查了需求並發現,只要能和勒索者公平交易,就不會有負面影響。這一次你讓步,勒索者同意下一次讓你來做一個與此相當的決定。例如,我選擇今年的度假地點,你選擇明年的度假地點。我不是建議你要絕對平衡,也不是建議你到“我讓過你兩次,你只讓過我一次,所以你欠我的”的程度。但是,如果你回顧最近自己與別人所做的交易,發現大多數時候都是你在讓步,你就看到了一個權利失衡的開端。在這種失衡被強化前就解決它是很重要的。

★你檢查了別人的需求並發現自己可以心甘情願地同意,而且不會傷害到你或別人,不過能同意的僅僅只是需求的一部分。當情況如此時,有意識讓步就是一個討價還價的交易—同意你能夠做的那部分。作為交換,你要求勒索者放棄讓你煩惱的那部分需求。

★你檢查了別人的需求並決定在一段時間內同意—你可以把自己的讓步視為一種策略。你知道自己為什麽同意,並且制訂計劃來改變那部分你不能接受的需求。

包含了重要議題的需求,你的完整性受到了威脅。

當人們對一個要求感到煩惱而又找不出具體原因,或者當他們評估一個決定的真正代價時,大多數人會發現回答這些問題對他們很有幫助。

★我表明自己的立場了嗎?
★我是不是讓恐懼控制了我的生活?
★我反抗了那些普經傷害過我的人嗎?
★我是自己定義自己,還是讓別人定義我自己?
★我履行了對自己的承諾嗎?
★我維護自己的身體和情感健康了嗎?
★我背叛了誰嗎?
★我在說真話嗎?

你也許注意到了,這些問題是根據完整性的構成設計的。它們是揭示我們為什麽以及在什麽地方沒有對自己保持真誠的有效方式。

性與完整性

當人們對性具有不同的期望和壓力時,性領域就是人們經常失敗的領域。沒有什麼地方會讓我們更脆弱、更裸露自己的情感了,也沒有地方會讓我們更想被接受或是接納了。如果我們不讓他人知道什麼能取悅我們,什麼不能取悅我們;什麼能引起我們的情欲,什麼會讓我們感到不舒服,我們就不會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盡管如此,我們也不想冒犯他人,也不會僵化固執,更不會拒絕遊戲和各種嘗試。我們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奮點和欲望,我們會尊重這一點。我們還知道性所具有的吸引力,知道利用性去操縱一個人有多麼容易。如果我們不小心,我們最終所做出的關於性的決定就會建立在錯誤的理由之上:為了證明我們多麼有吸引力,為了炫耀我們有多麼自由、多麼開放和多麼隨心所欲,為了踐行對別人的承諾,為了懲罰,為了從情緒勒索的迷霧中逃脫。

這麼敏感、難以看清的決定,你是如何做出來的呢?畢竟,這是沒有什麼固定規則可以遵守的,需要的只是你和你的伴侶的同意。你必須弄淸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必須仔細審視伴侶向你索要的是什麼。然後,就像在你生活的其他領域一樣,你要評估這些煩人的要求或需要對你的完整性所造成的影響。盡管這些關於性的問題似乎過於細致或新穎,以致不能用我們一直使用的方法進行分析。但是你會發現,仔細分析和檢查這些問題很容易,而對於你,做這些練習並不難。

這與愛有關嗎?

性無外乎就是關於給予和索取。為了取悅某人而適當地給予是可以的。例如,一個男人在早晨醒來,他想做愛,而他的妻子正睡意朦朧,而且情致也不高,但還是很願意迎合他。她沒有任何損失,她的完整性也沒有處於危險之中。除非這個男人的行為模式一貫如此,而這個女人雖然妥協了,卻總是無法從中體驗興奮和愉悅。在兩個關係良好、性關係和諧的人之間,只要性不變成一種義務或者沈重的負擔,偶爾的遷就不會損害彼此的完整性。但是,當要求過分了,或者我們感到會對自己產生傷害,我們必須要敢於保護自己。

重大的人生抉擇:細心以對

當勒索者的要求具有很高風險時,我建議你延長自己的決策過程,仔細地考慮每一種選擇對你的生活以及完整性的影響。我所談到的重大的人生抉擇包括諸如:

★決定婚姻與愛情關係的未來。
★與父母、親戚或朋友斷絕關係。
★當工作不開心時,決定是去是留。
★花費或投資一大筆錢。

如果勒索者願意用妥協的方式維繫一段關係,但同時剔除你不能接受的因素,也許這是一種十分合適的選擇。畢竟,我們的目的不是用自己的意願去取代別人的意願。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嘗試恢復被情緒勒索消滅的公平交易原則如果你的老板是一個情緒勒索者,或許還不講理、脾氣暴躁,而且對你很輕蔑,那麽怎樣與這樣的老板一起工作呢?我們大部分人不會也不願意為此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但這似乎又是我們需要做的。我們知道自己需要擺脫這種不利的處境,但是,在既無存款又找不到其他工作的現實下,很多人無法迅速地華麗轉身。答案就是不要再順從或妥協,而是要重新命名你的行為策略。這樣做會顯著減輕你的委屈感和無助感。拖延策略就意味著你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而這個選擇又是對你有益的整個計劃的一部分,好像你一邊在虛與委蛇,一邊在尋找逃跑的出口。但其實不是—你是在自我保持。

拖延策略模式的指導方針是:

1.不要容忍任何傷害你的事物。你必須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容忍你的身心受到虐待或損害。

2.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你的工作。要把工作看成是你選擇的一種為了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告訴你自己我會選擇留在目前的環境中,直到我有了必要的經濟基礎來做出改變。如果你是新人,那就把你的精力投人你所能學到的東西上,利用好正式的培訓,以及從有經驗的同事那裡學習的機會。把你對目前處境的不滿情緒轉移到你的計劃中,然後擺脫它。

3.制訂一個時間表和計劃。找一個新工作嗎?上學充電?找到一條升職的路徑?換班?存錢?存多少、怎麽存?對於你需要做的事情,要越具體越好,然後下決心堅持自己的計劃。

4.決心採取各種小的舉措來改善你的處境。沒有必要與一個不講理、剛愎自用的老闆發生戲劇性的衝突,特別是在你確信自己的工作處於危機之中時。但是你可以利用小的舉措來試試水,弄淸楚自己的位置。例如,通過讓老闆知道有重要的安排,無法在他要求的特定時候出現,可以中止總是對闆說“是”的行為模式。如果你堅持原則、開始表達自己的立場,一些巨大的威脅就會垮塌。反而,人們還會更尊重你。

當你一旦決定從困難的處境中為自己獲取利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壓力水平下降了。記住,關心自己、制定明確的策略,然後做出選擇,這是在保護自己的完整性,而出於恐懼的反應是不可取的。

當你知道了你所要知道的有時候,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我們已經嘗試過設置界限、表達過對他們的需求,但是我們卻從中了解到,一切都於事無補了。父母經常認為“為了孩子們”他們必須湊合在一起。但是我卻發現,與經歷乾乾脆脆的離婚相比,讓孩子每一天都生活在仇恨和絕望之中、生活在可憐的父母之間,給他們造成的創傷和傷害要更大。

堅持自己的真理

如果你正在解決有關虐待的事件,或者有過憂鬱和情感脆弱史,已經決定至少是暫時—和某人斷絕聯繫,擁有一個支持系統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咨詢師,你就需要找一個真正站在你這邊的人來幫助你—配偶、密友或者兄弟姊妹。告訴這些人你的決定,讓他們知道在你人生的關鍵時刻,你需要他們的幫助和支持

有少數事情帶來的壓力,比做人生重要的決定所帶來的壓力更大。不過在這樣的時刻,矛盾心態、不確定性、自我懷疑和高度焦慮都是十分正常的精神和情感狀態。你要不斷地提醒自己,你現在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這樣做本身就能緩解壓力。

保持使用你的強力申明—“我能經受得起”,並繼續想像自己正在走出混亂的情緒王國,變成一個旁觀者。在困難的時候,這兩個技巧都能讓你保持鎮靜和穩定。此外,還有許多減壓的活動,我們所有人都能參加:冥思、瑜伽、舞蹈、體育與休閒,以及和能為你帶來快樂的人一起玩耍—這些活動都能促進內啡肽的分泌,在增進愉悅的感覺的同時減輕不安的感覺。當然,如果在這一時期你需要額外的幫助,你還能夠利用很多不太貴的專業資源。

不論你做出的決定是什麽,使用本章中技巧來中止壓力狀態、關注你自己、觀察發生了什麽,向你索取的是什麽吧!當你做出的決定是建立在你自己的標準而不是勒索者的標準之上時,你就給了情緒勒索的循環致命的一擊。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好書推薦 心理學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