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帛書本》
善建者□拔,□□□□□,子孫以祭祀不絕。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
修於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
修之天下,其德乃溥。
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國,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知天下之然哉﹖以□。

《竹簡本》
善建者不拔,善休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不屯。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
修於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
修之天下,□□□□。
□□□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

二.    白話翻譯:

善於建立的不可拔除;善於抱持的不會脫落;子孫依此原則,可以世代享受祭祀. 這種修養用於自身, 德行就會真實; 用於家庭, 德行就會有餘; 用於鄉里, 德行就會長久; 用於邦國, 德行就會豐盛; 用於天下, 德行就會普遍. 所以, 要從我的自身去觀察別人, 從我的家庭去觀察別的家庭, 從我的鄉里去觀察別的鄉里, 從我的邦國去觀察別的邦國, 從我的天下去觀察別的天下. 我怎麼知道天下的情況呢? 就是用這種方法.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善抱者不脫

抱:有牢固的意思.竹簡本作「休」.整理者疑是「保」字簡寫

2.    子孫以祭祀不輟

世世代代都能遵守「善建」、「善抱」的道理,後代的煙火就不會滅絕.「輟」字竹簡本作「屯」,求錫圭說:從字形看,似為「乇」(音折)字.李零讀為讀為「輟」;廖名春說:疑字當隸作「屮」(音撤),而讀為「輟」.「乇」、「屮」都是草木初生,跟易經「屯」(音諄)卦的意思類似. 如果不是「輟」,或許可以解釋為子孫祭祀不斷使其雜草不生.

3.    其德乃餘

帛書本及竹簡本都作「有餘」

4.    修之於國

帛書甲本作「邦」, 乙本避劉邦諱改為「國」

5.    其德乃普

「普」字帛書本作「溥」(音普)也是廣大、普遍的意思.

6.    全文

《老子今註今譯》

「『修身』猶如鞏固根基,是建立自我與處人治世的基點. 《莊子》說:『道之身,以治身,其餘緒,以為國.』道家所謂未家為國,乃是充實自我後的自然之流澤.這和儒家有層序性的目的之作為不同.」

《老子古今》由身而天下:儒道同異

「本章講到『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於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修之身』就是修身,但是『修之家』、『修之鄉』、、『修之邦』『修之天下』則不能理解為修家、修鄉、修邦、修天下,而只能理解為修身之真的擴充.此德之真擴充於家,其德表現為充實有餘; 擴充於鄉, 則表現為長久不衰; 擴充於邦, 則表現為豐碩廣被; 擴充於天下, 則表現為流布天下.這裡從個人修身講起,一直擴充到家、鄉、邦乃至天下,很容易令人想起《禮記.大學》中的說法: 『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儒家與道家都重視自身的人格品德的修養,又將個人的修養問題與國家、天下的治理直接聯繫起來.在這方面,儒、道兩家顯然是相通一致的.」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老子古今》哲學與歷史

「王淮說:『建,謂建「德」.抱,謂抱「道」.此言善於修道建德者,根基深厚堅固,人生立於不敗之地,福德常留人間,並且延及子孫,宗廟祭祀,可以世代不絕.《史記.管晏列傳》「鮑叔既進管仲,以身下之.子孫世祿於齊,有豐邑者十餘世,常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鮑叔牙之為人,即所謂「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者矣』這是以歷史故事印證《老子》思想的道理.

這種以歷史事件解說老子的傳統開創於韓非子.韓非子的〈解老〉、〈喻老〉都是以具體的歷史事件來解說《老子》.關於本章,〈喻老〉說:『楚莊王既勝,狩於河雍,歸而賞孫叔敖.孫叔敖請漢間之地,沙石之處.楚邦之法,祿臣再視而收地, 惟孫叔敖獨在.此不以其邦為收者,瘠也,故九世而祀不絕.故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孫叔敖之謂也.』鮑叔牙、孫叔敖皆以謙下退讓而長久得益,這是智慧,而不是陰謀.慣於爭強好勝的人是無法領會和實踐這種大智慧的.」

《究竟真實》

「老子提倡的修德,實則是要人無為,按照自己的『德』--天生的稟賦、本性去修,而非另外再去追求什麼…如此一來,就不會因向外競爭而造成不良的後果,也不會發生各種複雜的後遺症.

假設一個人所修的是自己的稟賦,而不是去追求外在的各種成就或欲望的滿足,自不會發生與人競爭的問題…玉修自己的『德』,愈能凝聚大家的共同觀點,可以相互欣賞,這是一種共同有利的情況.

所以,做一個真實的人,維持本性,保存稟賦,不向外追求,不與人競爭,自然受人歡迎,反而可以達到更長遠的效果,這就是老子的用意所在.反之,一天到晚想討好別人,努力地做了很多事,也不見得有效,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永遠都沒有滿足的時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