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帛書本》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弗螫,據鳥猛獸弗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會而朘怒,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竹簡本》
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
螝蠆蟲蛇弗𧊝,攫鳥猛獸弗扣。
骨弱筋柔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然怒,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憂,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二. 白話翻譯:
保存稟賦若是深厚,就像初生嬰兒一樣.毒蟲不叮咬他,猛獸不抓咬他,凶禽不撲擊他.他筋骨柔弱,可是拳頭握得很緊;還不懂得男女交合,可是小生殖器自動挺起;這是專注到極點的緣故.他整天號哭,喉嚨卻不會沙啞,這是和諧到極點的緣故.懂得和諧,叫做恆久;懂得恆久,叫做啟明.貪求生活享受,叫做災殃;意念操縱體力,叫做逞強.事物壯大了就會衰老,這稱為不合乎「道」.不合乎「道」很快就會結束.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蜂蠆虺蛇不螫
蠆音ㄔㄞˋ,蠍類;虺音ㄏㄨㄟ,毒蛇;螝音ㄏㄨㄟˋ; 𧊝音ㄏㄜˋ
2. 攫鳥不搏
攫鳥:用腳爪取物如鷹隼一類的鳥.
3.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A. 王弼本作「全」.俞樾推測「全」字可能是陰字半邊缺損所引起.
B. 帛書本作「朘」(音ㄗㄨㄟˋ) 《說文》:「『朘』,赤子陰.」
C. 竹簡本做「然」. 裘錫圭說:「此字之義當與帛書本等之『朘』相當,似非『然』字」.李零認為簡文此處與簡文常見的『然』字不同,疑是假『㒸』(音ㄙㄨㄟˋ)為『朘』.
4. 益生曰祥
益生:縱慾貪生. 祥:妖祥,不祥
5. 全文
《老子今註今譯》
「老子用赤子來比喻具有深厚修養境界的人,能返到嬰兒般的純真柔和.『精之至』是形容精神充實飽滿的狀態,『和之至』是形容心靈凝聚和諧的狀態.」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老子古今》「物壯則老」的啟示
「從《老子》原文來看,嬰兒所代表的厚德主要是一個『和』字,『和』字本身就體現了『常』,懂得『和』的意義就是『明』.『常』即恆常、穩定的狀態,簡稱常態.『明』即聰明、明智、明理.顯然,這種『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平和與和諧.與之相反的就是造成不良後果的『益生』和『心使氣』.王淮說:『「益生」即違反自然之生理所作之過分養生之活動…如果過份刻意為之,顯然有害…凡益生之所為,在心理上皆難免放縱恣肆,任性使氣(飲食男女、聲色犬馬,交引日下,往而不返).此與恬淡,寧靜,柔弱之道相反」此處『益生』與『心使氣』的確切意義不很清楚.王淮所說僅備一格.但『益生』與『心使氣』之大意就是違背自然歷程而勉強行事,這一點似乎是沒有疑問的.
老子強調,勉強行事就是不懂得『物壯則老』的道理.物壯則老是宇宙萬物的普遍規律,任何事物都無可逃脫.人們只知道『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但往往忘記日在正中的時候也正是它下落的開始.人正當壯年之時也正是身體、精力開始衰退的時候.事業所達之頂峰,也正是走向下坡的起點.經濟發展的高峰往往預示著危機爆發的時刻.所以,人們要避免過早衰老,不應該逞強求勝,而應該像嬰兒一維持『和』的狀態,也就是合於『道』的狀態.勉強求生、求勝,就會破壞『和』的狀態,因而是『不道』.」
《究竟真實》以「蔽而新成」取代「物壯則老」
「一朵花開得太滿了,下一步就是凋零.人也是一樣,發展到極點,接下來一定走下坡.社會上發生的每件事都有它的趨勢,一個國家、一個政黨也是如此,壯大了之後就會衰老,這稱為不合乎『道』
所以,必須作到『蔽而新成』,經常讓自己處在一種不理想、有待改善的狀態,如此才能持續上進.人生是一個走向完美的過程,一旦抵達完美,就開始往下走了,這就是老子觀察世事後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