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進化的底層邏輯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一旦在某個領域獲得了成功,就幾乎可以在任何一個領域都獲得成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存在呢?這背後其實有商業邏輯。人生,就是一種商業模式。我們可以將其總結為一個公式:

人生商業模式=能力×效率×槓桿

能力

什麼能力是一個人最有價值的能力?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獲得能力的能力,這是一種超能力。

如果把獲得能力的能力具象化,就是:怎麼只用2年的時間,獲得別人5年的能力?作者經過數學推演,找到的答案就是加班,也就是勤奮,作者提到他在微軟工作十幾年,幾乎天天都是996。接著,作者又提到微軟的同事還常常睡在公司,這是可怕的勤奮。但可怕的勤奮還不夠,還要高效。唯有刻意練習,也就是透過不斷重複訓練稍微困難的任務,從而獲得最高效的進步。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
第一、    你真的想要擁有獲得能力的能力。
第二、    你確保所有勤奮都在你的身體和家庭所承受範圍之內。

關於這一段,我並非完全認同作者。年輕時,為了快速進入狀況,獲得能力,如此的勤奮是必須的,但如作者所說的,確保在身體可承受範圍。等能力到的一定程度之後,我認為Work Smart比Work Hard還重要。首先,人生不是只有工作;再者,體力會隨年齡而日衰。尤其有小孩之後,工作、家庭生活及休閒娛樂還是要均衡。但也許是我跟作者的人生目標不同,如果要像作者一樣,將自己的專業做到世界頂尖的程度,或許如此的拼命工作是必須的。或是,像作者在書中有一章〈把工作當成玩〉,或許這樣焚膏繼晷的工作就不會累。

效率

如何才能提高效率呢?怎麽把1個小時用出3個小時的效果?這其實也有系統的方法論—選擇、方法、工具。

選擇

什麽是選擇?真正能夠提高你效率的方法,不是從17分鐘裡省出17秒,而是用17分鐘省出17個小時。也就是說,你要在這17分鐘裡做出一個決定—接下來要花費17小時做的事情,到底值不值得做?這就叫作選擇。

在做選擇時,你必須考慮:哪些事情是你實現人生目標必須做的?哪些事情是對你的人生目標幫助不大的?哪些事情是你即使失去現有的條件也一定要完成的?

有了自己的選擇之後,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真正提高做一件事情的效率。這個時候,你必須借助方法和工具。

方法

作者舉了一個小男孩走失的例子。小朋友的父母把走失資訊發佈在「公安部兒童失蹤資訊緊急發佈平臺」的微博上。這個操作很正常,不正常的是,他們用的是小男孩穿比基尼的照片。

微博頓時炸了鍋,網友們紛紛留言並轉發,有的說:「孩子回來吧,回來就能把照片刪掉了!」有的說:「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因女裝被親爹媽曝光而取消原計劃…」這條微博很快就收獲了1萬條評論和3萬的轉發量。這就是效率更高的方法。

工具

至於工具,作者最喜歡的就是白板。「我本人最常見的工作狀態,就是站在巨大的白板前,把想法像小石子一樣,扔到知識儲備的湖面上,然後迅速把激起的“浪花”“漣漪”記錄在白板上。這之後,我會退後半米,靜靜地看著這些想法舒展、連接、形成結構,感受創造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

白板解決了思考過程中遇到的三個非常實際的問題:第一,相對於Word、Excel、PPT,它把作者從“結構化的思維”中解放出來,隨心所欲地思考;第二,相對於A4紙,它把作者從“有邊界的思維”中解放出來,在廣闊的空間裡舒展、連接;第三,相對於翻頁紙,它把作者從“不能錯的思維”中解放出來,想到就寫,寫錯就擦,擦了再來。

槓桿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四種槓桿:團隊槓桿、產品槓桿、資本槓桿、影響力槓桿。

團隊槓桿

在麥肯錫,所有服務過的客戶案例,無論成功或失敗,都會寫入一個知識庫。同時,麥肯錫還發明和設計了很多諮詢的方法論,比如MECE法則、七步分析法,等等。“知識庫+方法論”,是麥肯錫從最有經驗的咨詢顧問那裡提取出來的“能力內核”,這就是它的支點。

有了這個能力內核,麥肯錫開始尋找它的槓桿。每年麥肯錫都會從全球各個頂尖大學,比如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招一大批剛從商學院畢業的年輕人。這些絕頂聰明的年輕人,就是麥肯錫充沛而有效的“團隊槓桿”。他們利用科學的方法論和被驗證的知識庫,就可以給比他們年長20歲、30歲甚至50歲的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們提供戰略諮詢了。

產品槓桿。

15世紀的歐洲,抄寫聖經是個專門的職業,叫作“謄寫師”。一個謄寫師一年大約能抄一本聖經。1450年,約翰·谷登堡開了一家活字印刷廠,開始用“產品槓桿”印刷聖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使得複製聖經的價格大大降低,速度大大提高,數量也大大增加。

谷登堡讓複製聖經這件事,從嚴重依賴人類“邊際交付時間”的“服務”,變成了更多依賴技術和工具而較少占用人類時間的“產品”。

為什麽在世界500強中,做產品的公司要遠遠多於做服務的公司?因為只有盡量脫離對人類時間的依賴,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擁有不受限制的發展空間。

資本槓桿

羅姆尼發明了一種複製放大諮詢業能力核心的特殊方法論:貝恩模式。

首先,羅姆尼會關注並挑選一些經營遇到問題的成熟型公司。然後,他會派分析師團隊對這家公司進行好幾個月的研究,看看還有救沒救。如果還有救,他會向這家公司提出收購邀約,收購的先決條件是,他要擁有這家公司的絕對控股權。一旦收購成功,他會派遣幾十位諮詢顧問前往被收購公司,進行一切相關諮詢服務。最後,這家公司的價值大幅增加,此時,羅姆尼便會出售該公司獲利。

用一句話來總結“貝恩模式”,就是:都給我走開,這家公司我買了,我親自做給你們看,怎樣才能做好一家公司。因為貝恩模式,羅姆尼的貝恩資本獲得了“破產收割機”的外號。在羅姆尼領導下的14年間,該公司的年投資回報率為113%。貝恩資本,是諮詢業或者說是諮詢投資業的一個傳奇。

影響力槓桿

影響力是一個非常有威力的槓桿。你能接觸到一些最有價值的產品嗎?你能找到一個最好的團隊嗎?你能讓別人相信你並且給你投資嗎?這些都關乎影響力。

可是怎樣才能獲得更大的影響力呢?你需要三種能力:演講能力、寫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脈的能力。

演講和寫作是兩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果你想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就要持續訓練。

那建立人脈的能力呢?關於人脈,你需要記住一句話:人脈,不是那些能夠幫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幫到的人。

槓桿能幫你獲得巨大的成功,但是使用槓桿也是有前提的:你必須先擁有強大的能力內核。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二)

知識、技能與態度

有一次作者在大學演講,一位同學問他,大學學的知識對現在的工作有多大幫助?作者稍微猶豫了一下,回答說:「不到10%」

作者自認這一生只能學會三件事,就是知識(Knowledge)、技能(Skill)和態度(Attitude)。

知識

什麼是知識?知識就是已經被發現和證明的規律。它是確定的,不需要你透過自身的成功、挫敗去驗證,然後恍然大悟。

學習知識的方法簡單直接:透過「記憶」,把知識分門別類地存放在你的「儲存腦」的某個「抽屜」裡。

工作一直在變,要求一直在提高,要一直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不學習就會被超過。學習知識,要用「腦」。

技能

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技能。什麼是技能?技能就是那些你以為你知道,但如果你沒做過就永遠部會真的知道的事情。

我們常說溝通「技能」、談判「技能」、演講「技能」、管理「技能」,卻不說溝通「知識」、談判「知識」、演講「知識」、管理「知識」。因為這些都只有靠練習才能變成條件反射,儲存在「反射腦」中。

態度

什麽是態度?態度就是你選擇的用來看待這個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鏡。比如,你覺得這世界是友善的,還是充滿惡意的?你覺得誠信的人是值得合作的聰明人,還是可以用來欺騙的傻瓜?你是覺得商業利益是滿足客戶的順帶結果,還是認為滿足客戶是獲得商業利益的一種手段?

態度是沒有人可以教的,態度是你的“心”的選擇。作者總結對他今天有幫助的,態度占超過50%;技能占大概30%;知識只占不到20%。

用腦學習知識,用手學習技能,用心學習態度。把知識學以致用,把技能練成藝術,那麽你用心相信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二)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好書推薦 個人成長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