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學對投資股票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 很多人投資以失敗收場不是因為投資技術不好, 而是

心理出了問題.  作者佛洛阿水擁有台大財務金融系及高師大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學歷, 同時擁有財金

及心理的雙背景, 也實際運用心理諮商的技巧幫助自己打破自己的心理程式, 讓原本於5百萬盤旋

許久的資金水位, 在不到2年的時間成長到1千萬.  也運用了這套模式幫助許多投資人擺脫虧損或小

賺小賠的苦海.


這本書共分為四篇, 我將擇要介紹本書的精彩的部分內容, 但本書絕對是一本值得投資人收藏及一

看再看的好書:


找到值得相信的投資方式

過去我看過一些投資高手都有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投資方法, 也不斷苦口婆心的勸投資人要有一套

自己的投資方法.  我相信這種說法, 但我不知道為什麼, 直到我看了這本書才找到答案.  作者阿水

在作者自序中以阿強的來信說明了阿強 (就是一般散戶) 跟巴菲特的差別. 阿強跟巴菲特都知道要

找好的股票, 逢低買進, 獲利了結. 但時機來時低點不敢買, 高點自然就沒獲利.  我引用書中的內容


"我在諮詢許多投資人以及身邊的朋友中看到, 他們都有可以賺錢的「知道」, 但還是沒有辦法賺

到大錢, 原因就是「他對知道的事, 沒有相信」, 就沒辦法確定「我現在要做的事是對的」, 這樣

的相信需要故事來支撐.  我認為巴菲特是在推演公司現金流量以及企業經營的過程中, 相信自己

對於公司價值的故事."


投資作手: 一堂價值1億美元的課

阿水用心理學上的模型探討二十世紀最傳奇也是具影響力的投機作手傑西. 李佛摩成功及失敗

的原因. 李佛摩在1929年整年放空賺的錢, 相當於現今台灣政府一整年的稅收. 一生經歷幾次破

產, 最後一次破產並非一貧如洗, 仍有豐厚的養老金但卻選擇在旅館的房間舉槍自盡. 


正向心理循環

首先先來看看讓李佛摩累積大量財富的正向投資循環迴路

1. 進場前的規劃

李佛摩在進場前就會做好十足的準備及規劃, 以事實資料觀察研判, 再留意市場的關鍵事件與價格

的關聯.

2. 等待

"大錢是坐著等賺來的, 不是藉由思考賺來的, 只有市場上所有因素都對自己有利時才進場交易."

3. 執行計畫

"順勢操作, 跟著潮流走, 不要和報價實錄爭辯."

4. 獲利後回饋

<<股市作手回憶錄>>記載李佛摩在1923年曾帶著自己一年的交易紀錄, 要求銀行人員訂購食物等

生活用品, 而後將自己鎖在銀行金庫中三天二夜, 在五千萬美元的紙鈔中細數自己一年來的交易點

滴. 離開時, 會把身上的口袋裝滿錢, 接下來二個星期, 便會把錢花光.


負向心理循環

雖然李佛摩不斷提醒讀者遵守紀律, 尊重大盤趨勢. 然而, 在他的投資經歷中, 卻不乏聽信權威人士

建議, 在下跌的市場中逆勢承接股票. 作者認為 "李佛摩絕對知道「聽明牌」, 「跟趨勢作對」不對.

會出狀況的原因, 就是在交易過程中, 不自覺地啟動隱藏在內心的程式, 造成他在情緒主導下, 違反

自己理智層面的規則, 最後導致破產的負向循環模式."
 
作者認為負向心理程式的形成有二大原因:

1. 有才氣卻不被看重的童年

李佛摩天賦異稟, 對數字過目不忘, 更曾自修在一年期間唸完三年數學課程. 但他的父親還是要求

他輟學工作. 當時十三歲的他便下了一個決定「我要用我的成就證明我是對的」.  作者認為"這樣

的決定背後通常藏著「父親看不見自己才能的埋怨與傷心」, 那是一股想被肯定的渴望, 更深層

的是對父愛的失落:「如果父親愛我, 怎麼會讓我放棄我的才能, 而期待我平庸的過一生.」"


2. 賺大錢卻被唱衰

"李佛摩曾表示, 即使功成名就後, 他的父母還是託人轉告, 反對他從事金融交易. 他們認為一個人

不可能不做工, 卻能相對快速地賺到一大筆錢, 覺得這些錢不是正財, 一定來得快去得也快.  父母

的唱衰, 一方面加強了李佛麼想要透過交易證明自己的動力, 儘管已經賺到一輩子享用不盡的財

富, 如上癮般, 仍想再進場冒險, 用過高的風險部位創造優勢.  另一方面, 當李佛摩投資失利而破

產, 似乎因此驗證了父母的唱衰, 同時逐漸醞釀出內心對自己的懷疑, 產生「我可以獲得, 但我不

值得擁有」的程式, 造成他一再的破產, 實現內心的相信."


作者接著引用負向心理程式運作的兩個有名的心理機制:

1. 齊加尼克效應 (Zeigamik effect)

"心理學家Zeigmik透過實驗發現, 人對於未完成的工作會念念不忘, 在完成之前, 會無意識地一

直感覺壓力. 這些未完成的工作放在潛意識裡, 導致我們自發性地回到被中斷的任務, 這些記憶

會一直在腦袋中徘徊, 只有等我們完成這些任務後, 才能真正的遺忘, 這樣的現象就是心理學上

有名的「齊加尼克效應」"


雖然李佛摩知道要順勢而為, 要等待最適合的行情再出手, 但想要「在父親面前證明自己」變

成一份未完成的工作, 造成他不自覺第一次又一次在交易中承擔過多的風險.  藉由打敗大盤這

個巨大的力量, 來完成證明「父親是錯的, 自己是對」的任務.


2. 自驗預言 (Self-fulfillment prophecy)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 Rosenthal 與 Jacobson 兩人以實驗的方式發現, 若學校老師相

信特定學生有較高的智力, 那麼老師就會期待這些學生有較好的課堂表現, 於是便以教導較聰

穎學生的態度與方法對待這些學生. 一段時間之後, 這群學生經由這樣教學方法的刺激, 智商也

真的增加, 形成良性循環."


"所以當李佛摩幾次大賺又虧光資產, 多少在他的心裡驗證了父母唱衰「投資不是正財, 就算賺

到也留不住」. 再加上他數次的婚姻失敗, 又上演了內心的懷疑:「我可以獲得, 但我不值得擁有」

幾次之後, 就成為他心裡幾乎牢不可破的定律"


李佛摩就在這兩大心理魔咒及兩股心理力量的推動之下, 一次次地轉動負向循環圈, 讓他在投

資與人生都面臨重大的挫敗, 最後以自殺結束20世紀最知名投機作手傳奇的一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