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理論」--代表人物凱因斯
空中樓閣的投資理論強調心理因素. 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 認為專業投資人不該
把精力用於估算股票的真實價值, 而該用於分析大眾未來的動向, 以及在樂觀時期他們會
如何把希望建築為空中樓閣. 成功的投資人最喜歡搶先機, 推測哪種情況最容易讓大家建
築空中樓閣, 然後比眾人早一步下手.
凱因斯用英國同胞容易了解的名詞來說明: 股票遊戲就好比當報紙選美的評審一般, 你必
須由上百張照片中挑出六張最漂亮的臉孔, 選出的結果最接近全體評審的, 就是贏家. 聰
明的玩家都知道, 個人的審美偏好在競賽中無關緊要, 較聰明的做法是挑選其他人會選
的. 因此最佳策略不是挑選你認為最美的, 而是推測一般人會推測的一般意見.
選美的推理代表了空中樓閣理論中價格評定的基本形式. 對買主而言, 一項投資值得該售
價, 是因為他預期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售出. 新買主當然也預期未來會有人以更高的價格接手.
在空中樓閣的世界裡, 每分鐘都有乳臭未乾的傻瓜誕生, 願付更高的價格購買你的投資.
因此, 只要別人願意出高價, 價格根本不是問題. 這沒什麼道理可言, 純粹是大眾心理. 聰
明的投資人要做的, 就是比別人搶先一步. 這個理論說難聽一點, 可以稱為「比傻」理論.
摩根斯坦(Oskar Morgenstern)是頭號鼓吹者, 他主張, 尋找股票的真實價值好比大海撈
針. 他認為每位投資人的桌前都應該張貼下面這句拉丁格言:
“物品的價值所在, 就是他人願意支付的價格”
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是信仰中樓閣者用來預測適當買賣時機的方法. 技術分析的首要原則是: 一家
公司所有關於盈餘, 股利, 未來表現的資訊, 都已反映在過去市場股價上. 第二個原則是,
價格循「趨勢」變動: 上漲的股票繼續上漲, 休息的繼續休息.
股市狀況最難的問題也許是: 為什麼畫圖形會有用? 作者認為對技術分析較合理的解釋.
趨勢持續的可能原因有二, 第一是群眾心理的直覺天性. 當投資人看到熱門股節節上漲,
就急著想加入抬轎, 所以漲價本身在未來漲價的預言背後推一把. 每一次上漲都再次刺
激投資人的胃口, 期待更上層樓.第二是因為公司基本資訊取得不公平, 某些有利消息發
生時, 傳說總是內部人士最早知道並買進, 造成價格上漲. 然後是內部人士的朋友, 專業
人士, 機構法人, 最後才是一般投資人. 圖形分析師相信, 即使他們沒有內線消息, 但光靠
觀察價格的變動, 他們也能嗅到「聰明錢」的氣味, 比大眾早好幾步進場.
在說明完技術分析的主要論點後, 作者開始引用許多的實證說明技術分析的作用甚微.
作者曾要求學生實驗以50美元為起點, 每個交易日的收盤價都以擲銅板來決定, 如果擲
出正面, 收盤價便較前一交易日高半點, 擲出背面則較前一日跌半點. 結果這個隨意擲
銅板而來的圖形和正常股價圖非常相似, 甚至也有漲跌循環. 在另一個擲銅板的實驗中
還找出頭肩圖, 三重頂, 三重底, 以及其他更難懂的股票線形. 作者用此實驗說明股價走
勢是跟擲銅板一樣是隨機的沒有所謂的循環週期這回事.
我認為這個實驗還是不能完全證明只能說是可能, 因為1+4=5, 不代表5只能是1+4, 也
可以是2+3, 擲銅板跟股價走勢相似不代表股價走勢就一定向擲銅板一樣是隨機漫步
沒有循環或趨勢. 而且作者曾提到
"對數學家而言, 股票圖形記下一連串數字和模擬股價實驗沒有多大差別. 唯一的例外
是, 大多數股價平均指數的長期上漲趨勢都伴隨著盈餘和股利的長期成長. 調整
這個因素後, 就沒有實質差異了."
代表股價還是受盈餘和股利的影響, 就像柯斯托蘭尼舉的人遛狗的例子, 狗(股價)再怎
麼跑, 還是不能脫離人(經濟)的繩子. 股價受盈餘和股利影響, 公司盈餘受景氣影響,
經濟景氣有循環, 股價走勢當然也會跟景氣循環有關. 因此我覺得作者說股價沒有
循環週期有點武斷, 我個人認為整體的股價指數有循環, 但循環期間不那麼固定.
接下來作者又舉了以下幾個較普遍的技術分析手法及其有用性的實證:
1. 過濾系統(Filter System)假設, 當股價已跌至低點並開始攀升達到某個百分比(例如
5%), 就可算是處於上升趨勢中. 股價若自高點反轉下跌5%, 就是在下降趨勢中. 這時
候投資人應該在股票自低點上升5%時買進並持有, 等股票抵達下一個高點, 並反轉下
跌5%時賣出.各種過濾規則曾經一再被測試, 設定的漲跌幅自1%至50%都有, 時間涵
蓋不同時期, 對象則從個股到各種股價平均指數. 結果再次顯示, 考慮了高額佣金後,
使用這套辦法買個股或股票指數, 並不一定能勝過簡單的買進持有策略.
2. 道式理論的基本假定是, 股市走高, 漲破前次高點買進, 走低跌破前次谷底時就要賣
出, 也就是壓力和支撐的買賣策略. 和買進持有具有市場性股票的簡單策略相比, 採用
道式理論的表現反而較差, 因為它必須多付買賣佣金及手續費.
3. 相對強勢策略(Relative-Strength System)是投資人買進並持有”表現良好”, 優於市
場整體表現”的強勢股, 避免持有甚至放空”表現較市場整體差”的股票. 雖然有些時段
相對強勢策略的績效的確優於買進持有策略, 但是沒有證據顯示優勢能持續保持. 再
我們以電腦測試二十五年的資料後顯示, 扣除佣金後, 這類規則對投資人並無大助益.
4. 閱讀圖形, 有一項研究, 電腦匯出紐約證券交易所得548種股票五年內的表現圖形.
電腦掃瞄所有圖形, 辨識出32種最受歡迎的線形; 例如, 頭肩形, 三重頂或三重底, 槽形
, 楔形, 菱形等. 只要出現多頭線形就記錄買進, 反之就記錄賣出. 結果再度顯示, 技術
分析的信號和接下來的股價表現沒以關係. 如果你跟著信號買進賣出, 扣掉手續費,
報酬仍不比買進持有好.
最後作者做了一個我認為較客觀的結論: "我沒有說技術分析的策略從來不賺錢,
相反地, 它們經常賺錢. 重點是, 簡單的「買進並持有」一樣賺錢, 甚至賺更多. "
我自己在學校唸過財務管理及投資學, 本來也只相信基本分析, 但在我閱讀了一些投
資書籍之後, 對技術分析的看法是: 技術分析的工具很多, 有些有用, 有些沒有, 有些
在高點或低點特別有用, 有些要搭配著用, 有些要看情況用. 但不需要用太複雜的技
術分析工具, 因為技術分析是歸納過去的歷史經驗, 歸納法無法普遍化, 太複雜花時
間所增加的邊際效用不見得大, 不見得更準. 另外就是技術分析長線比短線, 大盤比
個股更有參考價值. 但不管怎樣, 要使用一種投資方法之前, 至少要經過自己用歷史
資料做回溯驗證, 還有就是該做停損要做停損, 如果你不像邵康節一般可用梅花易數
預知未來的話.
但我相信傑西李佛摩下面這句話
" 華爾街和股票投機從來沒有發生過任何新鮮事。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將來還會
再次發生,一次又一次。因為人性沒有改變,人類的情緒深植在人類的本性之中,
它們總是礙著人類的智慧。關於這一點,我十分確信"
既然人性不變的貪婪跟恐懼會在投資歷史中一次又一次重演, 我相信股市是有可能
出現重複的型態(pattern), 關鍵在於用什麼方法, 如何去辨認及如何應用來為自己賺
進財富.
- Jun 29 Wed 2016 20:00
漫步華爾街(三)技術分析--Burton G. Malkie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