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老子原文:

《王弼本》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帛書本》
吾言易知也,甚行也。而天下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夫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希,則我貴矣。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竹簡本》無

二.    白話翻譯:

我的言論很容易瞭解,也很容易實踐。
天下人卻沒辦法瞭解,也沒辦法實踐。
言論有宗旨,行事有根據.正是因為無知,所以不瞭解我。
因為瞭解我的人很少,更顯出我的難得。
因此,聖人外面穿著粗衣,懷禮揣著美玉。

三.    歷史原意(meaning)之探索:

1.    言有宗,事有君

宗:主旨;君:根據

2.    則

第一種解釋:效法
釋德清:「『則』,謂法則。言取法也。」(《老子今註今譯》)

第二種解釋:副詞一般用法
樓宇烈引用帛書本「知我希,則我貴矣。」與王弼的註「唯深故知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無匹,故曰知我者希,則我者貴也。」及「聖人之所以難知,以其同塵而不殊,懷玉而不渝,故難知而為貴也。」,認為應該解為因為瞭解我的人很少,更顯出我的難得。

本文選擇第二種解釋

3.    被褐:被:著;褐:粗布

4.    全文《老子今註今譯》

「老子的思想企圖就人類行為做一個根源性的探索,對於世間事物做一個根本性的認識,而後用簡樸的文字說出單純的道理來。文字固然簡樸,道理固然單純,內涵卻很豐富,猶如褐衣粗布裡面懷藏著美玉一般,可惜世人只慕戀虛華的外表,所以他感嘆地說:『知我者希』」」

《老子古今》

「《老子》本章說的『有』、『無』是經驗世界或現實世界的, 而不是本體論和宇宙論的『有』、『無』, 和第四十章的有生於無不同.」

「人們在使用有形之物時, 往往忘了他們實際使用的, 或能夠受益的方面其實是無形的部分, 是『無』之用, 老子哲學強調人們常常忽視的『無』. 強調『無之以為用』並不是要否定『有之以為利』, 而是要糾正常識的偏見, 照亮認識的盲點, 使人們的觀察思考更深刻, 更全面.

但是, 老子哲學的真意, 絕不是日用器物本身, 而是為更高的層次提供深入淺出的實例論證.『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作為普遍的原則, 在老子思想體系中, 首先就體現在『無為』的概念上, 所以『無為』不是對『有為』簡單否定, 而是辯證的否定、補充和提高」

大地配合陽光和四季生長出各種植物畜養萬物, 這種『有為』的利都來自道『無為』的作用.

四.    現代意義(significance)的啟發:

《老子古今》道家學說:「易行」還是「難行」

「老子學說中的自然、無為、不敢為天下先等等似乎都是『易知』、『易行』的概念。你可以去『輔』萬物或他物之自然,而不要干預、干涉他們的生存,這不需要承擔很大的責任,不需要特殊的技術、能力。這應該不難做到,因此是『易行』。但是真正理解、重視、實踐自然、無為的人卻很少,要爭天下之先的人卻仍然很多,這是因為人們很容易隨同主流社會的價值和生活方式,並且希望得到主流社會的認同、接納,因此很難實行似乎與現實不協調的道家原則。

老子學說『易行』還因為它有人的本性的內在根據,每個人本性深層都有希望自由、自然、不受拘束的欲望。『輔萬物之自然』正是發展這種人性本來欲望的主張,因此,一般人都有接受、願意接受道家思想的一面。但是,每個人有都有追求現實欲望和世俗利益的本能,這種本能引導人進入惡性競爭的循環中難以自拔。比如,人人都希望有自由,包括謀生和發達的自由,當一個人在運用這種自由時很可能陷入追逐名利的迷夢中而不能自拔,結果變成追逐和創造名利的機器,最終喪失了個人的自由。當人們希望寬鬆、自由時,會很容易理解、接受道家思想,但是當他們陷入主流社會的名利場中而苦鬥、而自得、而徬徨時,他們就很難理解道家的自然、無為的原則。…

實行道家的原則不是要與現實對抗,而是要改良社會現實,改善大家的生活狀態,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道家思想類似於潤滑劑,可以與主流社會的各個方面相協調。道家思想有如剎車裝置,防止社會在習慣的軌道上出現重大災難。明白了這一點,每個人都可以嘗試理解到的意義以及自然、無為的真諦,從而尋找更高的生活目標和新的生活態度,讓自己、讓周圍的人有更好的生活環境。」

《究竟真實》

「一個人如果回歸根源,他的心中就會有一股定力,看到別人好不會羨慕,看到別人差也不會驕傲,坦然覺悟一切都有它本來的面貌。與根源結合,心思將隨著『道』而變得超然。『道』稱為超越界,所以人也隨之變得超然,可以往上提升超越。」

筆者認為老子認為他的思想之所以易知,是因為老子心懷若虛,一如明鏡,如實反映世界原來的面貌,一切道理自然浮現,無須費力探索。天下之所以莫能知是因為智慧是反常識的,況且世人皆胸有成見。反常識的智慧無法進入世人帶有成見的認知框架之中,故世人無法領會老子之智慧而莫能知。

老子認為他的思想之所以易行,是因為老子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以慈、儉、不敢為天下先為處世的準則,因而易行。天下之所以莫能行是因為社會物欲橫流,爭名奪利是社會的主流價值,故世人追逐榮華富貴而莫能行老子之教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草山無為 的頭像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