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來年將至之前, 一如既往, 會對過去一年做個回顧, 並為來年許下努力的方向. 回顧2017, 在工作上碰到幾年才會遇到一次的困難及瓶頸, 但回應這些困難及挑戰的方法還是只能誠實地面對及耐心地逐步拆解, 除了努力及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別無他法. 當下確實難過, 但過去了, 總覺得還是上天的恩賜, 磨練著性子跟智慧, 也才知道自己離自己想要達到的境界還有很遠, 也更需要謙卑. 當初在部落格寫下莊子的「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原就是對自己的一番期許, 但發現困難來時, 情緒很難平穩, 仍然上下起伏.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起伏的幅度縮小, 頻率變少. 算是進步吧! 雖然進步的速度很慢. 既然至人之心境非一蹴可及, 來年且放寬心, 至少做到蘇軾的「誰怕, 一簑煙雨任平生!」. 期待自己能從容應對未來的風風雨雨, 再往莊子「得者, 時也; 失者, 順也。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的境界努力. 就算不能做到「至人之用心若鏡」, 也希望能達到「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以平靜淡定心情回首人生一路走來的蕭瑟失意.
在健康方面, 今年算是大病不犯, 小病頻繁的一年, 煩則煩矣, 但總歸無甚大礙, 也該感恩. 自2013年開始學的太極127式已經學完, 雖然還無法將所有招式記足, 但心態也從剛開始的勉強自己, 到現在的習慣成自然, 接下來就是慢慢地調整呼吸跟動作讓自己更進入太極以柔克剛, 或更精確地說是以柔化剛的精神核心. 另外, 除了早上起床後的仰臥起坐及伏地挺身, 今年早上上班時提早下車走20分鐘, 中午吃飯來回20分鐘, 晚上走30分鐘到1小時, 應該可以達到每日一萬步. 練拳跟運動是一輩子的事, 只要養成習慣, 時間夠長, 我不急. 最近週六更恢復過去習慣, 早上看書看累了, 上山走到慈悟寺來回1小時, 接觸大自然, 卸下一身的世俗塵埃.
哲學方面, 除了名家之外, 儒、墨、道、法算是看過一遍, 部落格也快寫完墨子, 來年繼續先寫法家, 再寫我最喜歡的道家. 今年運氣很好, 讓我因為三民書局的世界哲學家叢書, 發現了專長於老莊的大陸學者劉笑敢先生, 專研墨、法的王讚源先生的書及專研希臘哲學及馬克思思想的大陸學者楊適先生, 讓我對儒家以外三家的思想體系及希臘哲學有更深的了解. 今年也已看完希臘哲學史, 明年等寫完先秦諸子之後, 再對希臘哲學史作一摘要式的介紹.
以上運動跟學習的習慣繼續保持, 算是對2017 養成好習慣的一個交代.
有朋友反映文章太難, 看不懂, 只能幫忙按讚; 有的朋友反映太學術性; 有的朋友甚至以為我在唸博士, 無論如何, 我都要感謝各位朋友的回饋及支持. 有些文章確實難懂, 因為哲學講的通常是最普遍的概念或範疇, 而最普遍的恰是最抽象的. 具體的東西容易把握, 抽象概念不易理解. 那為什麼會太學術性呢? 因為我讀的本來就是學術性的書籍, 學術性的書籍至少考據嚴謹, 論述完整. 要瞭解一位哲學家, 至少需要客觀嚴謹的資料來源才比較不至於曲解原意, 不會流於主觀的詮釋. 但有嚴謹的優點, 難免就有艱深枯燥的缺點. 最後則是轉述的人, 也就是在下我的功力火侯不夠, 無法用更白話易懂的方式來解釋我所理解到的概念, 而我認為這是朋友看不懂主要的原因. 只能說今年我尚在吸收、整理的階段, 後續或許再經過消化、整合, 能夠寫得更深入淺出. 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期許自己能成為一個精彩的說書人 - 將自己讀書的心得及精華, 傳達給聽書之人.
既然對哲學有興趣的人不多, 文章的點閱數也少, 為何還要繼續寫下去? 寫文章可以幫助我自己整理思緒, 將看完的書做一個有系統的整理與筆記. 透過寫作能更好的吸收及消化哲學家的智慧. 智慧是對世界與人生有一根本而完整的瞭解. 法國名言:「瞭解一切, 就會包容一切.」透過對哲學及佛經的研讀與思考, 我希望對世界與人生能有更根本而完整的瞭解. 而我相信我越瞭解一切, 我就越能包容一切. 老子說: 「知常容, 容乃公」, 唯有瞭解一切, 才能包容一切; 唯有包容一切, 才能公正地對待一切. 佛陀或許也因為瞭解生生世世的因果, 才能包容世間一切最難容之事. 我相信智慧必定慈悲, 而慈悲即是智慧. 新的一年, 我希望在智慧及慈悲都能有所增長. 就算我知道最終仍無法擁有智慧, 但在愛好智慧與追求智慧的過程當中, 我已得到足夠的回報 – 淡定及寬容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