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逐章介紹我讀老子的心得之前, 先對《老子》一書做一概略的介紹
在逐章介紹我讀老子的心得之前, 先對《老子》一書做一概略的介紹
中國文化的二大支柱 —儒家與道家
"道"是老子最重要也是一般人最難理解的觀念, 一般人唸完老子第一章, 大概只記得"道可道, 非常道"及"玄之又玄", 就沒有勇氣再繼續看下去了. 我之前也是似懂非懂,直到看了傅佩榮老師的書, 才覺得比較懂, 但也不敢說完全懂, 只能說是到目前為止的心得. 老子跟易經都有這種特性, 會隨著年紀及人生體驗而有不同的體會. 更何況老子的"道", 是勉強給的名字, 只是為了讓人能夠認識及理解"道", 最後回歸於"道".
從前面幾篇可以發現要瞭解已經不容易了, 更何況要學。但從老子一書中你可以發現, 我們可以透過水, 善為道者, 聖人及天之道來學道, 這是老子窩心的地方。 接下來, 我們就從第八章的上善若水開始學水的七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過去曾寫了幾篇老子的心得, 但未曾介紹老子, 未來也會寫莊子的心得, 這邊就將道家這二位重要人物一起介紹.
關於老莊的生平在正史中可參考史記的"老子韓非列傳", 這篇列傳排序第三在伯夷及管晏列傳之後, 為什麼老子跟韓非會排在同一篇? 因為太史公司馬遷認為法家源自於道家. 說實在這二家差異很大, 不知道為什麼會搞在一起. 傅佩榮教授認為因為韓非曾寫"解老"及"喻老"二書, 因此太史公誤認雙方的關係. 但此篇也有提到"申子之學本於黃老而主刑名. 著書二篇, 號為申子." 因此, 我想可能不只傅教授所說的那個原因. 為此也有許多國學大師做過研究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看了也很頭大, 還好考據不是我的工作, 可以專就個別的思想加以瞭解並習其所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