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子一書中就可以找到很多"為"的證據:
第二章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 功成而弗居" (為而不恃在第十章跟第五十一章也有)
第三十三章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強", 如果什麼都不做, 如何自勝
第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道不刻意作為, 天下萬物卻無一不是出自它的作為
第四十八章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第六十三章 "天下難事, 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 必作於細"
第六十四章 "為之於未有, 治之於未亂"
第八十一章 "聖人之道, 為而不爭"
如同傅佩榮老師説的, "老子是為了解決生存上的虛無主義", 也就是春秋時代戰禍頻仍,
生靈塗炭, 人民生活艱苦, 活著跟死了沒什麼差別, 這是生存上的虛無主義. 老子希望人們
脫離不斷改變的相對價值而"將人生依託在永恆不變的基礎上", 也就是道, "再由此觀照人
間, 安排適當的言行方式."
"他在儒家之外, 另外開闢了一條路, 並且是更為寬廣的道路."
* 後續關於老子的文章, 主要來自傅老師的"究竟真實"及"解讀老子"這二本書的心得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