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白話 “上等材質的人一聽說道, 努力去實踐; 中等材質的人一聽說半信半疑; 下等材質的人一聽說道, 就哈哈大笑. 不被這種人嘲笑, 就不足以稱為道”
老子很幽默, 下士聞道, 不只是不懂而已, 還要大笑, 如果道不能讓下士大笑就不夠資格稱做道。 而大多數人是中士, 多半對道存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而上士則是心領神會, 努力實行。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白話 “所以, 古代立言的人說過: 明顯的道好像暗昧, 前進的道好像後退, 平坦的道好像崎嶇”
其實這三句話, 在稍有年紀及較多人生經驗時較能體會, 也會佩服老子看得透徹。 有時人生遇到了困境, 需要先停下來, 甚至以退為進。 你看起來像是在倒退, 但其實這正是往前不得不走的路。 有些路看起來平順好走的路, 無法帶你到目的地, 而能到目的地的路卻是崎嶇不平。 就好像有些弱勢家庭的小孩, 可以選擇逃學, 混幫派這條表面上看起來比較好走的路, 但卻是不歸路。 但有些卻因為環境不如人, 而更努力, 不但打工, 兼家教, 助學貸款, 還爭氣的考上好學校, 找到好工作而在職場上發光發熱。這條路看來難走, 卻是對的路。 但要走這樣的路除了選擇的智慧還需要很大的勇氣. 就如”女人香”一片中Frank(艾爾帕西諾飾)的一段話
” Now I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in my life. I always knew what the right path was. Without exception, I knew. But I never took it, you know why? It was too damn hard. ”
在他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他也知道什麼是對的路, 但為什麼不走, 因為實在太苦太難了。而辦法就是”魔戒” Gandalf 遇到一生中最害怕的炎魔考驗時所說的” 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面對恐懼”!
或許對的路看起來暗昧令人猶豫, 好像後退令人不安, 好像崎嶇令人畏懼, 但只有對的路才能帶你到目的地。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
白話 “最高的德有如山谷, 最純的白有如含垢, 廣大的德好像有不足, 健行的德好像怠惰, 質樸的德好像會變”
老子的德跟一般的仁義道德無關, 老子的”德”同”得”, 指的是萬物得之於道者, 是道的作用, 也是萬物的本性及稟賦。上德若谷, 廣德若不足, 上一篇的古之善為道者已有所著墨。大白若辱意思為”真正純潔的人非常謙虛, 不會故意炫耀自己, 所以在別人的眼裡似乎有所不足”
跟第二十八章的”知其白, 守其辱, 為天下谷”意思類似。建德若偷, 我覺得是因為道的作用是持續而緩慢, 類似植物的生長, 雖然持續健行不已, 看起來卻似有所緩慢怠惰。 其實大自然萬物的演化生長都是緩慢而持續, 短視的人卻用生長激素或硬灌餵食牲畜的違反道的作法來加速生長而獲利, 結果人類吃出一大堆毛病, 最後吃虧的還是人類自己。
而質真若渝是因為本質不變但為適應外在環境變化而方法有彈性, 但一般人看來卻好像是變了。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白話 “最大的方正沒有稜角, 最大的器物很晚完成, 最大的聲音幾乎沒有聲響, 最大的形象沒有任何形迹, 道幽隱而沒有名稱可說. 只有道, 善於輔助萬物並且一一完成。”
大方無隅因為太大根本看不到角落, 大器晚成因為上述”建德若偷”是需要長時間累積來完成。
大音希聲, 在王弼注中 “聽之不聞名曰希,不可得聞之音也。有聲則有分,有分則不宮而商矣,分則不能統眾,故有聲者非大音也。” 聽得到的聲音就能分宮,商,角,子,徵, 羽等五音, 而非整體的大音。就像光一樣, 是看不見的, 可是卻是七種色彩所混成。 另一方面, 大音一如道或神諭 “聽之不聞名曰希”, 不透過感官傳達。大象無形是因為形狀用邊界界定, 而最大的形象因為看不到邊界而無形。而只有道透過萬物本來具有的稟賦, 善於輔助萬物並一一完成。
*引號內容來自傅老師的"究竟真實"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