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邏輯規律

第一章 同一律


1. 基本內容: 同一律的基本內容可以表述為: 在同一思維過程裡面, 對於同一個客觀物件的思想必須保持其
    自身的同一性.

2. 公式:「A是A」

3. 同一律作為一種科學規律, 具有必然性客觀性

4. 同一律要求人們使用概念, 命題時保持自身同一, 但有一個前提, 它是指在同一個思維過程, 即在同一時
    間,同一關係
下對同一對象而言.

書中舉了幾個違反同一律的有趣的例子:

1. 偷換概念的例子

有一天, 蘇格拉底帶了一個青年到辯士歐底姆斯那裏去請教,

「你學習的是已經知道的東西, 還是不知道的東西?」歐底姆斯問
「當然是不知道的東西」青年回答
「你認識字母嗎?」歐底姆斯問
「我認識」青年回答
「所有的字母嗎?」歐底姆斯問
「是的」青年回答
「而教師教你的時候, 不正是教你認識字母嗎?」歐底姆斯問
「是的」青年回答
「如果你認識字母, 那麼他教你的, 不正是你已經知道的東西嗎?」歐底姆斯問
「是的」青年回答
「那麼你當初的回答就不對了.」歐底姆斯問

歐底姆斯利用「教師教你的時候」這個複合詞的時間概念不明確, 將一開始問題的青年認識字母的「現
在」,
跟教師教你時候的「過去」來混淆青年.

2. 偷換命題地例子

明代有位姓靳的內閣大學士, 他的父親不太出名, 他的兒子很不成材, 可是他的孫子卻考中了進士. 這位內
閣大學士經常責罵他兒子不成材, 有天他兒子受不了了, 就和這位內閣大學士頂了起來:

「你的父親不如我的父親, 你的兒子不如我的兒子, 我有什麼不成材的呢?」
這位內閣大學士聽了後, 放聲大笑, 就不再責備兒子了.

這個兒子將「自己是否成材」的命題轉換成「你的兒子和我的兒子, 你的父親跟我的父親相比怎麼樣」. 這
就是偷換命題.


第二章 矛盾律

1. 基本內容: 矛盾律的基本內容可以表述為: 在同一思維過程裡面, 一個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時成立.

2. 公式:「A不是非A」

3.  矛盾律對人們的要求是: 在同一個思維過程, 即在同一時間, 同一關係下對於具體有矛盾關係反對關係
     的命題, 不應該承認它們都是真的.

4. 違反矛盾律表現為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則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A. 表現在同一概念的自相矛盾. 例如在思維過程中同時用「圓」和「方」指稱同一種幾何圖形.

    B 表現在命題中的自相矛盾, 又表現在兩方面:
        a. 同一句話本身表達了兩個自相矛盾的命題
            例如:「我基本上完全贊同你的意見」, 「基本上贊同」說明有的還不贊同
        b. 在同一個思維或表述過程前後, 同時肯定了兩個具有矛盾關係或具有反對關係的命題.
            例如: 
            病人: 「我的記憶完全消失了.」
            醫生: 「什麼時候開始出現這種症狀?」
            病人: 「去年八月二十八日.」

5. 矛盾律的注意事項

    A. 矛盾律只能運用在同一思維過程
    B. 必須注意區分邏輯矛盾現實矛盾.
         a. 邏輯矛盾是指違反矛盾律而形成的思維或表述中的自相矛盾.
         b. 現實矛盾是指事務內部包含的既互相聯繫, 又相互對立的方面, 如民主與集權的矛盾等.


第三章 排中律

1. 排中律是指在一個思維過程中, 一個思維的形式不能既不是A又不是非A.

2. 公式: A或非A

3. 排中律要求人們在同一時間, 同一關係下, 對同一物件兩個互相矛盾的命題, 不能認為都是假的, 必須
    承認其中一個是真的.

4. 排中律注意事項:

    A. 排中律只適用於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 而並不適用於兩個相互反對的思想. 因為兩個互相反對的思想雖
        然不能同真, 但卻可以同假.
    B. 對於表面上看起來互相矛盾的命題, 而實際上不是的命題, 不適合使用排中律
        例如:「科學小飛俠是酷斯拉的朋友」跟「科學小飛俠不是酷斯拉的朋友」就不適合排中律, 因為這個
        矛盾是虛構的, 科學小飛俠跟酷斯拉都不存在, 兩個命題均為假.

接著, 讓我們用書中引用魯迅小說《立論》中一段小對話作為結束

「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作文, 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
『難!』老師從眼鏡圈外斜射出眼光來, 看著我, 說: 『我告訴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 闔家高興
  透頂了. 滿月的時候,  抱出來給客人看.』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於是收到了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於是收到了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說要死的必然, 說富貴的許謊. 但說謊的的好報, 說必然的遭打
『我願意既不謊人, 也不遭打. 那麼, 老師, 我得怎麼說呢?
那麼, 你得說:『啊呀! 這個孩子呵!您瞧! 多麼...啊喲! 哈哈...嘿嘿...』」


第四章 複雜問語

 「 有一次, 鄰人偷了華盛頓家的一匹馬. 華盛頓和一位警官到鄰人的農場去索討, 但對方拒絕歸還, 並聲稱
那是自己的馬. 華盛頓用雙手蒙住馬的兩眼, 對鄰人說:『如果這馬是你的, 那麼, 請你告訴我們, 馬的哪隻
眼睛是瞎的?』
『 右眼.』
華盛頓放開蒙右眼的手, 馬的右眼並沒有瞎.
『 我說錯了, 馬的左眼才是瞎的.』鄰人急著爭辯說.
華盛頓放開蒙左眼的手, 馬的左眼也沒有瞎.
『 我又說錯了...』鄰人還想狡辯.
『 是的, 你錯了.』警官說, 『 證明馬不是你的, 必須把馬交還給華盛頓先生.』

所謂複雜用語是指這樣一種問語: 它包含一個假定, 無論你回答 「是」或「否」, 都得承認這個假定, 即
是不能做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問語. 複雜問語中預設著回答者所不能接受的前提. 前面的小故事華盛頓的問
語即隱含了「馬有一隻眼睛是瞎的」的假定, 因此對方無論回答是或否, 都等於承認了這個假定是真的.

根據排中律的要求, 對複雜問語不能簡單地採取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例如: 古希臘的一位詭辯學者向一名叫梅內德謨的哲學家提出一個問題:「你是否已經停止打你的父親了?」
梅內德謨沒有掉入陷阱, 回答是或否, 他說:「我不存在著是否已經停止打我父親的問題, 因為我無論過去
和現在, 我都沒有打過父親.」

對於使用複雜問語的人來說, 要想使對方落入自己設好的圈套, 注意不能讓對方發覺自己在複雜用語中所隱
含的命題.


回答複雜問語的人來說, 要想對一個複雜問語作明智而恰當的回答, 及時發現問語中隱含的那個自己所不
能承認的命題是至關重要的.



~~未完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