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高點時, 有些投資人因為看到別人在股市頗有斬獲也想進場, 但又怕股市在高點, 因此就想買一些基本面較好的績優股當長期投資. 殊不知股市有所謂的系統風險, 也就是股票碰到空頭時, 好壞股票一起跌, 差別只有好的股票跌得較慢, 幅度較小的差別而已.

《漫步華爾街》一書的第十三章 "衡量股票及債券的報酬"中關於美國自1946到2000年間三個時期股票及債券的報酬分析可以用來說明為何長期投資也該買在長期買點的觀念, 先來看看書上怎麼說的.
 

 

image
上面的表中, 作者將1946~2000共分為三個時期: 1946~1968 安穩時期, 1969~1981 焦慮時期跟1982~2000繁榮時期. 這三段時期S&P股價指數的年平均報酬率分別為14.0%, 5.6% 及 18.3%. 這個表可看出如果持有時間夠長, 上面三個時段時間分別為 13, 23及19年, 股票的年平均報酬大於債券, 這一點跟我們一般的認知相同. 持有債券在1946~1981年間年報酬甚至小於通膨, 也就是實質報酬率是負的. 

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焦慮時期 S&P 500的年報酬竟然小於通膨率, 這跟我們對股票是抗通膨的投資工具這個認知違背. 畢竟在通膨時期, 企業有機會調漲售價讓獲利不致下降.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股票的實質報酬率為負呢?

書中提到股票的報酬決定於三個因素:

1. 購買股票時的股利報酬率, 也就是殖利率
2. 盈餘的成長率
3. 股票評價的改變, 也就是本益比的改變, 例如當股票獲利成長率上升時, 外資就會上調該股的本益比

根據這三個因素, 作者進一步分析這三段時期報酬率的組成

image

如果我們看焦慮時期1969~1981年的初始股利確實不如其他二個時期, 但盈餘成長8%不但大於該其通膨7.8%, 且大於其他二個時期, 代表"在通膨時期, 企業有機會調漲售價讓獲利不致下降"這句話確實成立. 讓焦慮時期產生實質負報酬的原因在於 S&P 500 的本益比下降造成的報酬率下降為5.5%. 

書中提到某些金融經濟學者認為, 七O年代和八O年代初期, 股票市場的不理性導致本益比下跌太重. 但作者懷疑當時的投資人並非不理性, 他們只是害怕. 那時候的投資人無法想像美國的經濟會經歷兩位數的失業率或是兩位數的通膨, 更不要說兩者同時發生. 人們那時候才知道, 經濟情況並不如以前想像中的穩定. 股票因而被認為風險較高而需要較高的風險溢價作為補償.

當股票由多頭轉空頭時, 就算是績優股, 業務可能也會衰退, 盈餘可能也會下降, 而本益比的評價更會下降. 例如: 如果台積電股價150元, EPS 10元, 本益比15倍, 如果EPS因經濟不景氣腰斬為5元, 本益比因投資人看到營業額一路下滑負成長而害怕變成10倍, 那麼股價將變成50元. 報酬率將變成 -67%, 賠到只剩下1/3.

因此每當身邊的朋友在高點想要長期投資股票時, 我都會告誡他們長期投資也該買在長期買點, 所謂的長期買點至少是十年均線或十年平均股價淨值比以下, 當然最好是循環低點.

那麼高點可以買股票嗎? 可以, 但建議如下:

1. 選基本面好, 本益比低, 殖利率高的股票
2. 資金需控管在某一個比率以下
3. 不要長期投資, 波段操作就好
4. 需嚴格執行停損

舉例來說, 如果你買殖利率6%且營業額年成長>0的股票. 如果你的停損設在10%, 那麼只要能夠讓你領2年的股利就算行情反轉停損, 那2年還是有2%的報酬不至於虧損, 但如果第3年反轉, 那3年還是有8%的報酬優於定存. 但如果只領到1年股利就反轉, 報酬就是-4%.


雖然股價反應的是未來的EPS成長, 但下表是幾檔績優股2015/01/16及2008/12/31時本益比及EPS的比較, 看了下表應該就可以了解在股市高點不要做長期投資的原因了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草山無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